送邓监簿南归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再也见不到骊塘那条路,四十个春天过去了,心中一片迷茫。
我一直作为异乡的旅人,常常想起过去的老朋友。
岁月如流水,见证了你家族三代人的变迁,而我就像浮云一般飘泊不定。
在濠梁分别的地方,我们曾依依不舍,如今握手再见,只有满心的悲伤。

注释

骊塘路:指代一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记忆。
茫然:形容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四十春:四十个春季,表示时间跨度长。
异乡客:指诗人自己身处他乡。
故时人:过去的熟人或朋友。
水阅公三世:比喻时间流逝,见证了一家三代人的变迁。
云浮我一身:以云自比,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濠梁:地名,可能是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方。
握手:象征性的告别动作。
悲辛:悲伤且辛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邓监簿南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这两句通过对骊塘路(可能是指某条道路)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匆匆、自己年华已过的无奈和感叹。骊塘路在这里象征着往昔的记忆和生活轨迹,而“茫然四十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表明诗人已经度过了四十个春天,年岁渐重。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这两句则深化了诗人的哀愁。作为长期的异乡客,诗人对家乡和旧友充满了思念。在遥远的地方,他时常回想起那些熟悉的人和事,这种情感在文中流露无遗。

“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这两句通过水的流逝和云的漂泊来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诗人用“水”比喻时间的不断流逝,用“云”象征个人生命的飘渺不定,从而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这两句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的心情写照。在濠梁这个地点,诗人与朋友告别,只能相互握手,而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悲哀和辛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刘郎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馀。

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

闻多望士登天禄,知有名臣荐子虚。

且复弦歌穷塞上,祇应非晚召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刘和父奉使江西

刘郎今日拥旌麾,传到江南喜可知。

上冢还须击羊豕,下车应不问狐狸。

无人敢效公荣酒,为我聊寻逸少池。

亦见岭头花烂熳,更将春色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孙子高

荡漾江南客,融怡席上珍。

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客路贫堪病,交情远更亲。

自惭儿女意,失泪滴衣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孙立之赴广西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