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立之赴广西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分别十年后再次相遇,回想过去悲欢交织的岁月。
经历困苦才深知世态炎凉,静下来又嫌世间纷扰太多。
期待能坦诚相见,倾诉心声,但无人共享山水宁静,避开尘世纷扰。
你我曾共历艰辛,如今你在万里之外,恐怕也畏惧旅途的风浪。

注释

十年:多年。
悲欢:悲伤和欢乐。
慷慨歌:激昂的歌曲。
穷去:经历困苦。
风俗薄:世态炎凉。
静来:静下心来。
事机多:世事纷扰。
相期:期待。
鼻目倾肝胆:坦诚相见,倾诉心声。
溪山:山水。
避网罗:避开尘世纷扰。
万里辛勤:遥远的艰辛旅程。
君:你。
畏风波:畏惧旅途中的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送孙立之赴广西》。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向朋友表达离别之苦和对友情的珍视。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朋友之间的聚散如同岁月的轮回,每一次的重逢都让人不禁思索起往昔的悲欢,慷慨之情便化作歌声,流露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和人心复杂的感慨。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种种困顿后,才逐渐体会到世上的风俗习惯是如此脆弱不堪;即便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摆脱那些纷扰复杂的人事纠葛。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情感寄托。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肝胆相照,即便是远离尘世的幽静之地,也需要有知音相伴,以共同躲避世间的是非纷争。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最后两句写出了对朋友未来旅途的关切和期待。诗人希望朋友在远离家乡、跋涉万里的艰难路上,能够珍视那些旧日的情谊;同时,也提醒朋友要小心翼翼,因为重重江山之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波险阻。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友情深厚的珍惜以及对世间冷暖的洞察,同时也表露出了对于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和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何圣从龙图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何正臣主簿

何郎冰雪照青春,应敌皆言笔有神。

鲁国儒人何独少,元君画史故应真。

百年冠盖风云会,万里山川日月新。

可但诸公能品藻,会须天子擢平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别韩虞部

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

京洛风尘嗟阻阔,江湖杯酒惜逡巡。

归帆岭北茫茫水,把手何时寂寞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