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五十五)

若教求道似求名,世上无人道不成。

心静道场何曾到,世间尘路等閒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求道”与“求名”的态度,揭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关系。诗人以“若教求道似求名”开篇,提出如果在追求真理时也像追求名声一样急功近利,那么世上恐怕就没有人能真正达到道的境界了。接下来,“心静道场何曾到”一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接近真理的重要性,只有心如止水,才能真正触及道的殿堂。“世间尘路等閒行”则表达了在世俗的道路上,人们往往因为浮躁和功利而忽视了内心真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告诫世人,在追求任何目标时,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专注,避免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从而迷失了自我和真理的方向。通过对比“求道”与“求名”,诗人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的虚荣。

收录诗词(94)

居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五十六)

杉松直拔映峰峦,一色长青道者看。

四气盛衰无变异,岂同凡木有多般。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并序(其五十七)

就中慈母感儿情,失便哀啼处处惊。

门市人多非是母,虽然观瞩泪还盈。

母来寻见儿还见,当下回颜不作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并序(其五十八)

眉间豪相焰光身,事见争如理见亲。

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慈方便化天人。

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并序(其五十九)

沙门莫苦远祇桓,身四威仪且自观。

蓬若出麻终不直,僧离清众太无端。

从前上古诸先德,尽向丛林里获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