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三)

我有六兄弟,就中一个恶。

打伊又不得,骂伊又不著。

处处无奈何,耽财好淫杀。

见好埋头爱,贪心过罗刹。

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昨被我捉得,恶骂恣情掣。

趁向无人处,一一向伊说。

汝今须改行,覆车须改辙。

若也不信受,共汝恶合杀。

汝受我调伏,我共汝觅活。

从此尽和同,如今过菩萨。

学业攻炉冶,鍊尽三山铁。

至今静恬恬,众人皆赞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有六个兄弟,其中有一个特别坏。
打他却打不得,骂他又骂不动。
处处都拿他没办法,他贪财好色又嗜杀。
见到好的东西就拼命追求,贪婪之心比恶魔还大。
父亲讨厌他,母亲也嫌弃他。
昨天我终于抓住了他,狠狠地责骂他。
趁着没人的时候,我一一跟他讲道理。
你现在必须改变行为,不能再走错路。
如果你还不信服,那我们就一起面对后果。
你接受我的管教,我帮你找寻正道。
从此我们和睦相处,像菩萨一样慈悲。
我在学业上努力钻研,如同炼铁炉中的工匠。
直到现在,大家都称赞我平静而有成就。

注释

恶:坏。
打:惩罚。
骂:责备。
耽财:沉迷于财富。
罗刹:佛教中的恶鬼。
恶骂:严厉的责骂。
调伏:驯服,教导。
活:正确的生活方式。
菩萨:佛教中的慈悲象征。
炉冶:炼铁炉。
恬恬:平静,安宁。
赞说:称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兄弟中有一个弟兄行为不端,令人头疼的场景。诗人以第一人称描述了自己对这个恶兄的无奈和挣扎。开篇便点出六兄弟中就有一个行为恶劣,既难以用打骂来制止,又感到处处都是问题,无从下手。接着描写这个弟兄的种种不端行为,如好淫好杀、贪心过度,甚至连父母都对其行为感到厌恶。

诗人在得知兄弟的恶行后,决定采取行动,将其捉拿,并在无人的地方告诫他必须改变行为,否则将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诗中提到如果不听从劝告,就只好用强硬手段了。

最后几句转折,表达了兄弟之间和解共处的愿望,用“学业攻炉冶,鍊尽三山铁”比喻修炼自身的品行至纯净无瑕。诗末写道:“众人皆赞说”,显示了最终通过努力,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称赞。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兄弟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也折射出诗人对兄弟之爱与责任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四)

昔日极贫苦,夜夜数他宝。

今日审思量,自家须营造。

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

大有碧眼胡,密拟买将去。

余即报渠言,此珠无价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五)

一生慵懒作,憎重只便轻。

他家学事业,余持一卷经。

无心装褾轴,来去省人擎。

应病则说药,方便度众生。

但自心无事,何处不惺惺。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六)

我见出家人,不入出家学。

欲知真出家,心净无绳索。

澄澄孤玄妙,如如无倚托。

三界任纵横,四生不可泊。

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七)

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

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

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