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五)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魅力。

首句“白道飞流似建瓴”,诗人以“白道”比喻道路,用“飞流”形容水流,形象地描绘出一条洁白如雪的道路旁,水流湍急,如同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建瓴(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展现出一种动态美和力量感。

次句“陡陀不碍浪花鸣”,“陡陀”在这里可能是指陡峭的地形或山势,诗人通过“不碍浪花鸣”这一细节,巧妙地将水流的声响与地形的陡峭相结合,不仅表现了水流的激荡,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壮丽与险峻。

第三句“游人未到萧关外”,“萧关”是中国古代边防要塞之一,此处借指边疆地区。诗人通过“游人未到”这一情境,暗示了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虽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但尚未被广泛知晓或游览,充满了探索的意味。

最后一句“谁信山泉解倒行”,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山泉逆流而上的惊奇与赞叹。在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而山泉却能逆流而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对边疆独特地理环境的赞美,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六)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

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七)

长波一泻细涓涓,截断春山百尺泉。

二道河旁亲驻马,方知世有漏沙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八)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九)

双城夹峙万山围,旧号虽存旧址非。

孤木地旁秋草没,降蕃指点尚依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