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云禅院僧

不剃头多日,禅来白发长。

合村迎住寺,同学乞修房。

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

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好多天没有剃头了,禅心所致白发日益增长。
整个村子都来迎接我住进寺庙,以前的同学请求帮忙修缮房舍。
感觉体力变差,难以持续诵经,担心没有足够的粮食养病。
虽然年迈,上山依旧不成问题,自己解开僧衣开始劳作。

注释

不剃头多日:长时间没有理发。
禅来:修行中的悟性或心境。
白发长:因年老或修行时间长而生出的白发。
合村:全村庄的人。
迎住寺:欢迎并安排住在寺庙里。
同学:一同修行或学习的同伴。
乞修房:请求帮助修理房屋。
觉少:感觉体力、精力不如从前。
持经力:持续诵读佛经的能力或精力。
忧无:担心没有。
养病粮:养病所需的粮食或资源。
上山:登上山去,比喻面对困难或挑战。
犹得在:仍然能够做到。
自解:自己动手解开。
衲衣裳:僧人的袍子,这里指工作或日常穿着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门弟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不剃头多日,禅来白发长”透露出诗人自我修行的时间已久,以及岁月给予肉体的无情改变,即使是出家人也无法逃脱时光的侵蚀。接着“合村迎住寺,同学乞修房”则表明了社会和同侪对他的接纳与支持,他们共同维护着宗教生活的场所。

然而,随后的“觉少持经力,忧无养病粮”却流露出诗人在精进佛法、抄写经文时力量的不足,以及担心自己疾病缠身而没有足够的资粮来支撑治疗和生活。这种忧虑反映出僧人的生活并不容易,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后,“上山犹得在,自解衲衣裳”则是诗人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自在。他选择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平静,同时也通过自己修补破旧的僧衣来维持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和对内心平安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位僧人面对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挣扎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执着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题诜法师院

三年说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多爱贫穷人远请,长修破落寺先成。

秋天盆底新荷色,夜地房前小竹声。

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金家竹溪

少年因病离天仗,乞得归家自养身。

买断竹溪无别主,散分泉水与新邻。

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

乡使到来常款语,还闻世上有功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柱国寺

皇帝施钱修此院,半居天上半人间。

丹梯暗出三重阁,古像斜开一面山。

松柏自穿空地少,川原不税小僧闲。

行香天使长相续,早起离城日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裴处士碧虚溪居

鸟声真似深山里,平地人间自不同。

春圃紫芹长卓卓,暖泉青草一丛丛。

松台前后花皆别,竹崦高低水尽通。

细问来时从近远,溪名载入县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