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视事诗

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剩余的雪映照着青翠的山,寒冷的雾气散去迎来了明亮的白日。
模糊中可以看到江边的村落,稀疏的树木在海边显现。
穿上衣服靠近清澈的水面洗漱,靠着窗边正拿着笔准备书写。
丰富的祭品归于单一的味道,连续的车驾也只够容下膝盖的空间。
徒然地为大国的事情担忧,世事的纷繁怪异确实不止一种。
怎样才能扫除蓬门的小径,锁住我的忧愁与疾病呢?

注释

馀雪:剩余的雪。
映:映照。
青山:青翠的山。
寒雾:寒冷的雾气。
开:散去,露出。
白日:明亮的日光。
暧暧:模糊,隐约。
江村:江边的村落。
离离:分散,稀疏的样子。
海树:海边的树木。
披衣:穿上衣服。
就:靠近。
清盥:清洗,漱口。
凭轩:靠着窗子。
方:正。
秉笔:拿着笔。
列俎:排列的祭品。
归:变为。
单味:单一的味道。
连驾:连续的车驾。
止:只。
容膝:形容空间狭小,仅能容下膝盖。
空:白白地,徒然。
大国:指国家。
忧:担忧。
纷诡:纷繁怪异。
非一:不止一种。
安得:怎能,如何才能。
扫:清理。
蓬径:蓬门小径,指简陋的居所门前的小路。
锁:锁住,抑制。
愁与疾:忧愁与疾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两句,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冬日景象,雪花覆盖着青翠的山峦,薄雾散去后露出明净的阳光,营造出一种脱俗的氛围。

接着“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两句,则是从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色,温暖而模糊的江村和遥远的海边树木,都显露出一种淡远与超然。这里的“暧暧”和“离离”,通过描写视觉上的感受,传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放松。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两句,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日常的洗漱和书写。这里的“清盥”指的是清洁的水盆,“凭轩”则是倾身于窗前或栏杆旁,“秉笔”即拿起笔来书写。这几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山中隐居时的平和生活。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两句,诗人回归到简朴的饮食,享受着简单而纯净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控制与节制。这里的“列俎”指的是摆放餐具,“归单味”则是回到简单的味道,“连驾止容膝”则是长时间骑乘后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坐姿,缓解疲劳。

最后两句“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但同时也感到世事纷扰,难以揣测。末尾则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清净的小路,将自己的忧虑和疾病都留在身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希望远离世间纷扰的心情。

收录诗词(174)

谢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字:玄晖
  •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 生卒年:464~499年

相关古诗词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望三湖诗

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翼。

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

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开镜眄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形式: 古风

铜雀悲

落日高城上,馀光入穗帷。

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