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秀才南游

南去谒诸侯,名山亦得游。

便应寻瀑布,乘兴上岣嵝。

高鸟随云起,寒星向地流。

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向南拜见各位王侯,也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
应当随即寻找壮观的瀑布,乘着兴致攀上岣嵝山巅。
高飞的鸟儿随着云朵升起,夜空的寒星仿佛向着地面流淌。
思念你时我会向北遥望,在天色已晚的石桥边。

注释

南去:向南行去。
谒:拜见。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名山:有名的山脉。
亦:也。
应:应该。
寻:寻找。
瀑布:水流从悬崖陡坡倾泻而下的地方。
乘兴:趁着一时的高兴或兴趣。
岣嵝:岣嵝山,位于湖南,这里泛指高山。
高鸟:飞得高的鸟。
随:跟随。
云起:云升起的地方,此处形容鸟飞得高。
寒星:夜空中闪烁的冷清星辰。
向地流:向着地面的方向,形容星光的视觉效果。
相思:互相思念,此处指对远方人的思念。
应:应该。
北望:向北方眺望。
天晚:天色已晚。
石桥头:石桥的尽头,也可理解为石桥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南去谒诸侯的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南去谒诸侯,名山亦得游"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南行所能见证壮丽景色的羡慕与期许。

"便应寻瀑布,乘兴上岣嵝"表明了诗人鼓励朋友在旅途中要去寻找那些壮观的瀑布,并且乘着兴致勃勃的情绪攀登高峻的山峰。这里的“便应”暗示了一种顺势而为的自由态度,而“寻瀑布”和“上岣嵝”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

"高鸟随云起,寒星向地流"两句描绘出了一个壮阔的天象。高飞的鸟儿仿佛随着浮动的云朵一起升腾,而那些遥远的寒星似乎在夜空中缓缓滑落。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寓含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无限惆怅。

"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的相思之情。在夜色渐浓的石桥上,诗人的目光凝视向北,那里有他心中所思念的人。这里的“相思”二字透露了深深的情感,而“北望”则是这种情感的具体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远而不失温馨的情怀。诗人在送别之中既表达了对朋友旅途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禅者游南岳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夏云曲

红嵯峨,烁晚波,乖龙慵卧旱鬼多。

爞爞万里压天堑,飏雷电光空闪闪。

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男巫女觋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闻。

天若闻,必能使尔为润泽,洗埃氛,而又变之成五色。

捧日轮,将以表唐尧虞舜之明君。

形式: 古风

夏日荆渚书怀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

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

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浮云行

大野有贤人,大朝有圣君。

如何彼浮云,掩蔽白日轮。

安得东南风,吹散八表外。

使之天下人,共见尧眉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