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

绸缪:缠绕,捆束。
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
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丈夫,指新郎。
子兮:你呀。
刍:喂牲口的青草。
隅:指东南角。
邂逅:即解媾,解,悦也。
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楚:荆条。
户:门。
粲:漂亮的人,指新娘。

鉴赏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于良辰美景与良人相遇时的喜悦心情。通过对自然界星象的观察,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更重要的是借此抒发了对理想中人的向往和赞美。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这两句开篇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又平易近人的氛围,"绸缪"形容草木的茂密与柔软,而"束薪"则是收集干草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三星在天"指的是夜空中的某些亮星,这不仅是时间的指示,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将诗人的视线从天上的星辰转移到了眼前的佳人。这里的"今夕"强调了时光的特殊性,而"良人"则是对美好之人的称呼。最后一句"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表达了一种赞叹和向往,是诗人对于理想中人的深情呼唤。

整首诗通过重复的结构和节奏,营造出一种悠扬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每一段都在强调特定的时刻与所遇之人的重要性,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是古代文人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形式: 四言诗

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形式: 四言诗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形式: 四言诗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