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上人

谁喜老闲身,春山起送君。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有谁喜欢年老清闲的生活,春天的山峦却在为你送行。
想凭借佛教莲社的信仰力量,转身你将隐入洞庭湖的云雾中。
愿你的旅途长远无障碍,战争的喧嚣也渐渐远离耳畔。
秋天到来时你将在何方,思念你时只见大雁成群结队。

注释

谁:此处指代他人,对说话对象的泛指。
喜:喜爱,偏好。
老闲身:年老而清闲的生活状态。
春山:春季的山岭,这里寓指生机勃勃但又带离别之意的环境。
欲凭:想要依靠。
莲社:佛教团体名称,此处象征宗教信仰或心灵寄托。
信:信念,也可能指书信,这里取信念之意。
转入:隐入,投身于。
洞庭云:洞庭湖上的云雾,代指隐居或远离尘嚣的地方。
道路:旅途,人生的路途。
长无阻:希望路途顺畅,没有阻碍。
干戈:古代兵器,借指战争。
渐不闻:渐渐听不到,意味着和平的到来。
秋来:秋季来临之时。
向何处:在哪里,表示对对方去向的关切。
相忆:相互思念,怀念。
雁成群:大雁成群飞过,常用来象征思念或书信传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送秘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谁喜老闲身,春山起送君。"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因友人的离开而感到惆怅,春天的山色似乎也随之生动起来,形成了一幅送别图景。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这里的“莲社”可能指的是一处清幽之地,而“洞庭云”则是指朋友将要前往的远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启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这两句写出了朋友离去后,道路上的尘嚣逐渐消失,战争的喧嚣也听不到了,这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内心对于和平安宁的向往。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更加浓烈,希望朋友能够在某个地方停留下来,以便日后相聚。这里的“雁成群”形象生动,象征着远方的朋友们最终会如大雁般汇集在一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乾康禅师入山过夏

由来喧滑境,难驻寂寥踪。

逼夏摇孤锡,离城入乱峰。

云门应近寺,石路或穿松。

知在栖禅外,题诗寄北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崔判官赴归倅

白首从颜巷,青袍去佐官。

只应微俸禄,聊补旧饥寒。

地说丘墟甚,民闻旱歉残。

春风吹绮席,宾主醉相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彬座主赴龙安请讲

两论久研精,龙安受请行。

春城雨雪霁,古寺殿堂明。

白发老僧听,金毛师子声。

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略禅者归南岳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