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师行讲青龙疏,本寺住来多少年。
静扫空房唯独坐,千茎秋竹在檐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院中静修生活的景象。"闻师行讲青龙疏"表明诗人听从师父在青龙寺讲经说法,显示了对佛学知识的尊重和渴望。此处的“青龙”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具体寺院,而是借以表达诗人对于那样的修行环境的向往。
"本寺住来多少年"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座寺院中已久居,时间长到可以用“多少年”来形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坚守,更显得出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静扫空房唯独坐"一句,通过对空房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孤寂。这里的“静扫”不是为了打扫尘埃,而是为了保持心灵的清净。诗人在这片静谧中,只身一人地坐在那里,或许是在冥想,或许是在沉思。
"千茎秋竹在檐前"则将自然景物引入诗境,秋天的竹子繁茂而挺拔,生长在寺院的屋檐之下。这里的“千茎”形容竹子的众多,而“秋竹”则带有凉爽和清净的意象,与前文中的静谧氛围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平实与高远。同时,这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热爱。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
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忆昔君登南省日,老夫犹是褐衣身。
谁知二十馀年后,来作客曹相替人。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算小行年。
一身依止荒闲院,烛耀窗中有宿烟。
遍礼华严经里字,不曾行到寺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