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四)耒答镈

我必为人用,不必用于人。

若也责不耕,君其问诸田。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注定要为人类所使用,并非为了控制他人。
如果有人质疑我不尽职责,你应当去询问农田。

注释

我:指代某物或某人。
必:必定,必然。
为人用:被人类利用。
不必:不需要。
于人:对人,针对人。
若:如果。
也:同样。
责:指责,责备。
不耕:不尽职责,不耕耘。
君:您,尊称。
其:应当,可以。
问诸田:询问农田,比喻向实践或自然寻求答案。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令的作品,出自《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四)耒答镈》。诗中的两句“我必为人用,不必用于人。若也责不耕,君其问诸田。”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首先,“我必为人用”表明诗人认识到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应当为社会所用,为他人带来益处。这反映出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紧接着的“不必用于人”则显得有些矛盾,它似乎是在表达,即便是为他人所用,也不能完全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

下两句“若也责不耕,君其问诸田。”则是在说,如果有人因为诗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加以责难,那么就让他们去问那些耕耘于田间的人。这里的“田”既可以指农业生产,也隐喻着广阔的社会和人民。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有价值的,不必受制于传统观念或他人评价。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也透露出了诗人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所保持的自信和坚持。通过这简洁有力的语言,王令传达了一种超越常规、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三)耒答镈

我用于主人,良田无虚种。

主人不我以,我适为无用。

不知主人饥,岁卒安自奉。

由来我求人,孰与求我重。

形式: 古风 押[宋]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二)耒答镈

我用常在金,任金适由木。

苟得金为用,何惜木微曲。

幸得主人随,不恤汗行犊。

必求随主人,我用諴不足。

形式: 古风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龙答水车

神龙谢子车,子能未足多。

上润虽已然,下竭将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十二)龙谢水车

神龙谢水车,吾语尔来前。

尔虽用于人,我亦用于天。

在物固不同,于用岂殊然。

水下高田乾,尔能俯水取。

假人不尔用,尔受田责否。

吾身虽为龙,动亦天所主。

天犹不有命,我安事为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