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莘老七绝(其四)

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

暂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夜晚的桥上灯火通明,照亮了溪水,我打算随意地放舟出行。
暂时借用官府的乐师吹笛,等待明天新月升起直到三更时分。

注释

夜:夜晚。
桥:桥梁。
灯火:照明的灯火。
溪明:溪水明亮。
欲:想要。
放:放下。
扁舟:小船。
取次:随意。
官奴:官府的奴仆。
遣:派遣。
吹笛:吹奏笛子。
明朝:明天。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三更:深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意境和情感。开篇“夜桥灯火照溪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温馨的夜景图画,桥上点点灯火映照着清澈的溪流,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紧接着“欲放扁舟取次行”则透露出诗人想要乘船继续前行,但还未行动,只是心中有所愿望,这种意犹未尽的态度显得非常迷离。

第三句“暂借官奴遣吹笛”表明诗人在等待之际,临时指派一个随从吹奏竹笛,以此作为夜行前的准备或是调剂心情。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细节,也反映出他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通过乐声来调整心绪的情景。

最后“明朝新月到三更”则是在时间上做出了安排,意味着诗人计划在第二天清晨,当新月升起之时,夜深人静的三更时分再次出发。这里蕴含了诗人的行程安排,同时也隐喻了一种期待和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活动的展示,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意境幽深的艺术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当时的情景。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孙莘老七绝(其五)

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六)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七)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平明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

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