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

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

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明亮的朝阳已升起三竿高,游人面向春风竞相倚靠栏杆。
穿过竹林的鸟鸣声惊动了行人的脚步,花瓣飘落,洒在杯盘之上。
不必嫌弃月下漫步来到仙境般的园林,嘲笑那些乘筏前往海边的人。
美景多得吟诵不完,希望你能将这画面画下来让我欣赏。

注释

曈曈:形容阳光明媚。
晓日:早晨的太阳。
三竿:指时间,古代一竿为两小时。
客:游客。
东风:春风。
倚栏:倚靠栏杆。
穿竹鸟声:鸟儿穿过竹林的叫声。
步武:行走的步伐。
入檐:进入屋檐下。
花影:花的影子。
落杯盘:落在杯盘上。
勿嫌:不必嫌弃。
步月:月下散步。
玄圃:仙境般的园林。
冷笑:轻蔑地笑。
乘槎: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海。
海滩:海边。
胜概:壮丽的景色。
吟不尽:吟唱不完。
凭君:请你。
寄与:送给。
画图:画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幽雅脱俗的情趣。诗中“曈曈晓日上三竿”一句设定了清晨初升太阳的场景,“客向东风竞倚栏”则展示了游人在春风里争相靠立栏杆,欣赏美景的热闹情态。诗人的细腻笔触,如“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声音和颜色,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对话的情怀。

而后两句“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最后,“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景象无法全部道尽,只能借助绘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景致。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新脱俗,充分展现了诗人苏轼的才华与个人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一)

人老家何在,龙眠雨未惊。

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渊明。

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

小楼看月上,剧饮到参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江晦叔二首(其二)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江晦叔兼呈器之

横空初不跨鹏鳌,但觉胡床步步高。

一枕昼眠春有梦,扁舟夜渡海无涛。

归来又见颠茶陆,多病仍逢止酒陶。

笑说南荒底处所,祇今榕叶下庭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