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

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那。

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

风飙助凝冽,帏幔困掀簸。

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

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

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

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

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

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

嗟予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涴。

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

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

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在病中所作,通过描绘大雪的景象和自己独处的凄凉情境,表达了诗人在疾病中的寂寞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经旬卧斋阁”、“飘萧窗纸鸣”等,形象地描绘出雪花飘落的声音和情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寒冷中难以入睡的孤独感受。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雪景的细腻刻画,如“堆压檐板堕”、“风飙助凝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诗人还通过“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但又因病痛而不得不暂时放弃。

在后半部分,诗中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如“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依然保持着一份从容自适。末尾,“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则显示了诗人在病中仍旧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高超才华,也透露出了他在疾病中的心理变化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篇融情景合一、意蕴含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其一)馈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綵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其二)别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形式: 古风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其三)守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