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潇湘图

三湘曾遍历,山色翠嵯峨。

江上车尘少,云中梵宇多。

危桥人懒渡,小艇客频过。

白首归来后,披图赋短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对潇湘地区的深刻记忆与情感。首句“三湘曾遍历”,点明诗人曾多次游历三湘之地,饱览其壮丽山川。接着,“山色翠嵯峨”一句,以“翠”字形容山色之青葱,以“嵯峨”描绘山势之险峻,生动展现了三湘山水的雄奇风貌。

“江上车尘少,云中梵宇多”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江边车马稀少,后句言云雾缭绕之处寺庙众多,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危桥人懒渡,小艇客频过”则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危桥上行人不愿轻易过桥,而小艇上的客人却频繁穿梭,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对比,既体现了环境的险峻,又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最后,“白首归来后,披图赋短歌”表达了诗人年老归乡后,面对旧日图景,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短歌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潇湘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收录诗词(2)

张思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永乐进士。任陕西按察使佥事

  • 字:克让
  • 号:介轩
  • 籍贯:无锡

相关古诗词

镜光石

团团峰顶石,作镜自谁何。

拭岂须人力,悬常藉女萝。

冷光侵日月,清影映山河。

终古无昏蚀,都凭岁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钱启新先生丽泽堂即事

伊席高谈立雪严,红炉点后若为添。

六阴尽处堪观复,一线生时得益谦。

妙脱陈筌非墨守,直探玄奥是心占。

先生象像惺千古,好共吾侪细细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谈信余复惠山古迹感赋

往哲留题处,幽人费讨寻。

细莎迷旧迹,斜竹长新阴。

六代青山色,三唐白雪音。

徘徊烟景暮,怀古意何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读求贤诏恭纪

珰焰弥天震九阍,剪除榛棘扫乾坤。

百年养士思先帝,一诏求贤拜至尊。

臣本草茅常引领,人非木石尽衔恩。

鱼盐版筑风云气,洒涕重招楚泽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