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作者对潇湘地区的深刻记忆与情感。首句“三湘曾遍历”,点明诗人曾多次游历三湘之地,饱览其壮丽山川。接着,“山色翠嵯峨”一句,以“翠”字形容山色之青葱,以“嵯峨”描绘山势之险峻,生动展现了三湘山水的雄奇风貌。
“江上车尘少,云中梵宇多”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江边车马稀少,后句言云雾缭绕之处寺庙众多,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危桥人懒渡,小艇客频过”则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危桥上行人不愿轻易过桥,而小艇上的客人却频繁穿梭,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对比,既体现了环境的险峻,又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最后,“白首归来后,披图赋短歌”表达了诗人年老归乡后,面对旧日图景,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短歌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潇湘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