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五)

江都克家才,万卷书插架。

愿言渠出仕,从舅问耕稼。

谁云濒老境,此子即长夜。

归欤淼前期,莳橘锄甘蔗。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江都是他的才华之地,万卷书籍整齐排列在书架上。
他希望能出去做官,向舅舅请教农事耕作。
谁说临近晚年,他的生活就像漫长的夜晚。
期待着回归田园,种植橘树和锄割甘蔗。

注释

江都:指地名,可能指的是诗人故乡或有才华的地方。
才:才华。
插架:摆放书籍。
愿言:希望如此。
渠:他(代指前文的‘才’)。
问耕稼:询问农业知识。
濒老境:接近老年。
长夜: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归欤:回家。
前期:预先计划。
莳橘锄甘蔗:种植橘树和锄除甘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与亲人共度的温馨场景。诗中提到的"江都克家才"可能是指一位有才华的家族成员,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万卷书籍,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诗人希望这位亲戚能走出书斋,去从舅那里学习农事,体验耕稼生活。

"谁云濒老境,此子即长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了与亲人相处的短暂。接着,诗人回忆起在风雨中与六舅共度的十日时光,夜晚两人对榻而眠,促膝交谈,那些深谈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最后两句"归欤淼前期,莳橘锄甘蔗"描绘了诗人期待与亲人团聚的愿景,以及想象中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对亲情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十)

亲依为日浅,爱不舍我眠。

教我如牧羊,更著后者鞭。

得邑迩梅岭,开花向春妍。

碌碌幸苟免,称觞大人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八)

阿髯学升堂,干母思靡悔。

文成艺桃李,不言行道兑。

阿苏妙言语,机警欲无对。

子姓何预人,兰玉要可佩。

形式: 古风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一)

鹄白不以乌,兰香端为谁。

外家秉明德,晚与世参差。

乖离岁十二,会面卒卒期。

何言灊丘底,玉稻同一炊。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九)

解衣卧相语,涛波夜掀床。

十年身百忧,险阻心已降。

涉旬风更雨,宿昔烛生光。

衾帱无端冷,明月一船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