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天容凝碧换秋容,残暑泠然一洗空。

梧叶多应愁夜雨,葛衣渐觉怯西风。

十分淡冷砧声外,一片凄凉雁影中。

兴动莼鲈欲归去,张翰心事恰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天空的颜色由碧绿变为秋意,残余的暑气被清冷洗涤一空。
梧桐叶似乎因夜晚的雨而增添忧愁,穿着葛衣的人渐渐感到秋风的寒意。
在十分清冷的砧声之外,一片凄凉景象中,大雁的影子显得孤单。
兴起归乡之念,就像张翰那样,心中满是对故乡鲈鱼和莼菜的思念。

注释

天容:天空的颜色。
凝碧:碧绿如凝固的液体。
换:转变。
秋容:秋天的景色。
残暑:残留的夏季炎热。
泠然:清冷的样子。
一洗空:彻底洗净。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愁夜雨:因夜晚的雨而忧虑。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古代贫者所穿。
怯西风:害怕秋风吹来。
十分淡冷:非常清冷。
砧声:捣衣的声音。
凄凉:悲凉。
雁影:大雁的身影。
兴动:兴起情感。
莼鲈: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家乡的美食。
归去:回家。
张翰:东晋时期的官员,以思乡闻名。
心事:内心的情感。
恰相同:恰好相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天容凝碧换秋容”写出了天空由夏日的碧蓝转变为秋日的清澈,"凝碧"和"换秋容"形象地传达出季节的转换。次句“残暑泠然一洗空”则表达了秋意渐浓,暑气消散的清凉感。

第三句“梧叶多应愁夜雨”运用拟人手法,梧桐叶似乎因秋雨而愁绪满怀,展现了自然景物的悲秋情绪。第四句“葛衣渐觉怯西风”写出了随着天气转凉,诗人穿着葛衣也开始感受到西风的寒意,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五、六句“十分淡冷砧声外,一片凄凉雁影中”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静与凄清,远处的砧声和南飞的大雁都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兴动莼鲈欲归去,张翰心事恰相同”,诗人借用晋代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表达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归乡之志,与张翰的心境相契合。

总的来说,这首《秋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敏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436)

黄庚(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字:星甫
  • 号:天台山人
  • 籍贯:天台(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秋晚山行

铿然短策声,无事觉身轻。

落叶山行软,流泉涧饮清。

蟹痕沙露湿,雁影夕阳明。

归路逢林叟,班荆歃隐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文正公遗像与王东庐

古画从来宝绘堂,遗君敢借旧珍藏。

貌存故国三公贵,泽衍来孙百世芳。

家庙几年成阙典,宗枝此日倍增光。

当时种德根苗远,分得槐阴到鹤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别胡汲古

自怜身是客,又送客登舟。

虽有重来约,难禁一别愁。

风烟迷柳驿,草树暗春洲。

后夜怀人处,山空月满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伯威提举

人生聚散等浮沤,忆昔过从与胜游。

棋局敲残清夜月,菊花吟老半窗秋。

客中送客难为别,山外看山总是愁。

回首片帆江路远,疏烟斜雨到西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