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陈杂诗十首(其二)

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

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

阴阳久乖张,此事颇有凭。

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

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

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

虚堂就夕眠,永夜楸桐声。

萧然秋气至,岂觉巾屦轻。

怜我老病者,三伏困薰蒸。

得凉且饱饭,何暇念秋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记得古时甲子,商朝灭亡周朝兴起。
为何在这天降雨,竟是连绵阴雨的征兆。
天地间的阴阳长久失衡,这事似乎有迹可循。
难道上天对牧野之战感到后悔,要洗净那里的血污和残暴。
旧雨还未干透,屋内房间的苔藓正要变绿。
新雨虽小,却让我担忧墙壁脆弱,容易崩塌。
空荡的厅堂夜晚入睡,整夜都能听到楸桐的声响。
清冷的秋意渐浓,哪还觉得头巾鞋子沉重。
怜悯我这年迈多病之人,在三伏天里备受炎热煎熬。
能得一丝凉意并吃饱饭,哪有闲心去忧虑秋天的收成。

注释

甲子:古代纪年法,六十甲子一轮回。
商灭:指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历史事件。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间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
牧野:地名,周武王伐纣的重要战场。
漂杵腥:比喻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洞房:深宅大院中的内室。
霢霢:形容小雨连绵。
虚堂:空旷的厅堂。
楸桐:两种树木,古人常用来营造环境氛围。
三伏:农历夏季最热的三个十天,此处指盛夏。
薰蒸:形容酷暑湿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寓陈杂诗十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借古今之变和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 这四句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

"阴阳久乖张,此事颇有凭。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 这两句则是借用自然现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在暗示着某种历史或个人经历的忧虑。

"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 这两句通过对比旧雨与新雨,描述了时间流转和物态变迁,可能是诗人内心对于变化的感受。

"虚堂就夕眠,永夜楸桐声。萧然秋气至,岂觉巾屦轻。" 这四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生活场景,诗人在秋风中感到凉意,似乎也反映出对季节更替和生命流逝的一种感伤。

最后两句 "怜我老病者,三伏困薰蒸。得凉且饱饭,何暇念秋成。" 则是诗人在自我哀叹中表达了对自己年迈多病的同情,同时也表露了一种对于生活的小小安慰和对未来无奈的接受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自然现象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观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寓陈杂诗十首(其一)

传舍不可久,束装投新居。

新居亦苟完,佳木颇扶疏。

洒扫寻丈地,琴书遣朝晡。

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落点若强箭,穿我老屋涂。

中夜起明烛,移床护吾雏。

传闻北城隅,老弱堤上庐。

官吏操畚锸,纷纷役千夫。

蚁漏或一决,城闉变江湖。

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

形式: 古风

寓居春日书事

禅宫寂寂白昼长,出门江山悲异乡。

歌檐日暖好鸟语,空庭客稀春草长。

红树人家隔修竹,青芜村路达横塘。

欲向东城踏青去,碧云何处水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惠别

洞箫奏兮瑶瑟御,日不足兮继以夜。

吾宁独此湛乐兮,嘉予美之宜修。

披浮云出明月兮,挥众星不与谋。

既成言以命予兮,顾永予之光明。

岂独谓不然兮,托东风以惠声。

嗟言独何容易兮,有倾身者鬼神。

中怀著而必见兮,卷兰舌而交信。

予虽不执子明烛兮,光辉其舍予。

两相审者不媒兮,予既获子于鼻息。

舒子声以歌兮,凤凰将闻而振羽。

结子佩而起舞兮,星斗视子而上下。

独翩翩其不可留兮,君之居可知而不可得。

春水涣涣兮,予独饮君河之曲。

鸟鸣群飞兮,其下芳草。

柳舒舒其可揽结兮,桃李始就其膏沐。

行者怀兮别者思,酌君酒兮寿君以不衰。

抚君舟之悠然兮,将浩渺以浮航。

三江震泽兮,舟师告惫而一息。

引日星之煌煌兮,吾独望子于南极。

想子其下兮,鼓圣涛而鞭蛟龙。

使宓妃不敢巧笑兮,皇英敛衽而来从。

南风之来兮,入予裾悦余心。

独条畅而清婉兮,曰是为故人之风。

形式: 古风

散步西园

岁晚伤局促,散怀唯小园。

鸣禽下荒寂,孤木倚高寒。

闰月长蔬甲,清霜瘦竹竿。

荆人重鲜食,怪我厌鱼餐。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