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南水陆院

早于喧杂是深雠,犹恐行藏坠俗流。

高寺懒为携酒去,名山长恨送人游。

关河见月空垂泪,风雨看花欲白头。

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喧嚣之前是深深的忧虑,还怕言行举止落入世俗之流。
懒得去高高的寺庙携酒共饮,名山美景常因别离而遗憾。
遥望边关河山,只能独自垂泪,风雨中赏花,感叹岁月催人老。
除了祖师传授的心法,这浮世人生何处不是让人忧愁。

注释

早于喧杂:指在纷扰之前。
深雠:深深的忧虑。
行藏:言行举止。
坠俗流:落入世俗潮流。
高寺:高耸的寺庙。
携酒去:带着酒去。
名山:著名的山川。
恨送人游:遗憾地送别他人游玩。
关河:边关河山。
空垂泪:徒然落泪。
白头:形容人头发变白。
除却:除去。
心法:佛教中的修行方法。
浮生:短暂而无定的人生。
不堪愁:难以承受的忧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怀。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红尘的厌倦,渴望逃离凡尘,但又担心自己会随波逐流,无法自拔。

“高寺懒为携酒去”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宁静生活的追求。然而,即便是在高洁的寺庙中,诗人的情怀依旧深沉,他对名山美景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关河见月空垂泪”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情感化,用月亮和泪水形象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接着,“风雨看花欲白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表明了诗人对于佛家禅宗祖师的心法之外,对于世间一切浮华生活的无尽忧虑。这里,“祖师心法”指的是禅宗修行中的最高境界,而“浮生”则是对世俗生命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操。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

时节虽同气候殊,不知堪荐寝园无。

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

苦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复莹蠙珠。

金銮岁岁长宣赐,忍泪看天忆帝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

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南神光寺塔院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