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

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湘浦的梅花已经开了两次,仿佛是上天特意让它在不同的时节盛开。
它的玉质身躯隐约可见,香气如同能召回亡魂般容易飘散。
寒冷的霜气因你而退去,温暖的春阳提前到来。
娇嫩的桃花不要仗着东风的帮助,因为烹饪大锅从未使用过无用之材。

注释

湘浦:地名,可能指湘江边的某个地方。
直应:恰好应验,似乎暗示。
玉为通体:形容梅花洁白如玉,整体晶莹剔透。
调鼎:比喻掌握权柄或治理国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梅花图景。开篇“湘浦梅花两度开”即点出了梅花异常的再度开放,"直应天意别栽培"则表明这是自然之举,不需要人为的修饰。这不仅写实,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接着,“玉为通体依稀见”用“玉”比喻梅花,形容其质地纯洁而清新;"香号返魂容易回"则描绘梅花飘香能够唤醒人们的心神,显示了梅花之美的吸引力。

"寒气与君霜里退"和"阳和为尔腊前来"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仍能开放,并且随着天气回暖而更加繁盛。这里诗人以“霜”、“腊”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傲寒的坚韧性格。

最后两句,“夭桃莫倚东风势”和“调鼎何曾用不材”,则是借夭桃(一种早熟的桃树)之例,告诫不要依赖外力(东风),而应该发挥内在的才能。此处诗人以梅花自生自长为象征,表达了对个体独立性和自然选择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特性,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品格和生命力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南神光寺塔院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楼有题

暑气檐前过,蝉声树杪交。

待潮生浦口,看雨过山坳。

才见兰舟动,仍闻桂楫敲。

窣云朱槛好,终睹凤来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感旧

省趋弘阁待貂珰,指座深恩刻寸肠。

秦苑已荒空逝水,楚天无限更斜阳。

时昏却笑朱弦直,事过方闻锁骨香。

入室故寮流落尽,路人惆怅见灵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