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稀疏的小雨伴着急促的雷声从东方而来,小庭院中凉意顿生,莓苔洗净清新。
我卷起窗帘,只见燕子穿堂而过,洗砚的鱼儿仿佛主动游到我手边。
我只希望能提拔贤能之人,以获得上级的赞赏,将拯救困境作为自己的使命。
身披战袍,我志在澄清天下,因为并非没有济世救民的才能。

注释

疏雨:稀疏的小雨。
疾雷:急促的雷声。
莓苔:青苔。
卷帘:卷起窗帘。
穿人去:穿堂而过。
触手来:主动游到。
进贤:提拔贤能。
上赏:上级赞赏。
拯溺:拯救困境。
戎衣:战袍。
清天下:澄清天下。
济世才:救世才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图景。起始两句“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勾勒出一场春雨过后的清新环境,天空中传来阵阵细雨带来的雷声,而小庭院内则被这场雨洗涤得干净,连地面的苔藓都变得清新起来。

接下来的“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两句,则展现了室内的安逸与自然之美。卷起的窗帘中有燕子穿行,而诗人在书桌前洗砚台时,却意外地感受到水中的小鱼触及自己的手,这些细节描写都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最后四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荐举贤能之士,以此作为美好的交往方式。同时,通过提到“戎衣”,即军装,这里隐含着对国家安定和个人才能得到施展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出其政治理想与个人抱负。

韩偓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这首诗正体现了诗人在闲适中寻找精神寄托,以及对于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的思考。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登南神光寺塔院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楼有题

暑气檐前过,蝉声树杪交。

待潮生浦口,看雨过山坳。

才见兰舟动,仍闻桂楫敲。

窣云朱槛好,终睹凤来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感旧

省趋弘阁待貂珰,指座深恩刻寸肠。

秦苑已荒空逝水,楚天无限更斜阳。

时昏却笑朱弦直,事过方闻锁骨香。

入室故寮流落尽,路人惆怅见灵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睡起

睡起墙阴下药阑,瓦松花白闭柴关。

断年不出僧嫌癖,逐日无机鹤伴闲。

尘土莫寻行止处,烟波长在梦魂间。

终撑舴艋称渔叟,赊买湖心一崦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