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再和二首(其一)

此心一似篆烟灰,好向君王早乞骸。

何处幽人来问讯,横担竹杖过溪来。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我的心就像篆刻的烟灰一般,希望能尽早向君王请求退休。
哪里来的隐士前来询问,他肩扛竹杖,涉水过溪而来。

注释

此心:比喻自己的心志。
篆烟灰:篆刻时的烟灰,形容心如死灰,无望再燃。
乞骸:请求还乡,意指辞官归隐。
幽人:隐士,指不问世事、隐居山林的人。
问讯:询问消息或问候。
横担:横着扛在肩上。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象征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以"此心一似篆烟灰"起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失落,犹如篆刻的烟灰般灰暗而无力。他渴望向君王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早日得到退休归隐的机会,"早乞骸"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何处幽人来问讯,横担竹杖过溪来"则转向了想象中的场景,诗人期待着有一位隐居的高人前来探问,他设想这个清逸的人物会拄着竹杖,静静地走过小溪,带来一丝安慰和启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寓含了他对知音的期待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日常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此诗中流露出的隐逸之情与他的豪放性格形成对比,更显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送别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哭㔶十五章(其十五)

百年风雨过,达者齐殇彭。

嗟我反不如,其下不及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哭㔶十五章(其十四)

世无扁和手,遗恨归砭剂。

嗟谁使之然,刻舟宁复记。

形式: 古风

哭㔶十五章(其十三)

昨宵北窗下,不敢高声语。

悲深意颠倒,尚疑惊著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