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首寄朝中故旧(其一)

苒苒年华渐向西,可能回脚下涂泥。

静收营虑还书卷,少有工夫入菜畦。

洁甚水蒲边白鸟,翩然风柳下黄鹂。

犹嫌宿处闻鸡犬,更待移深过虎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似乎已近黄昏
心归宁静回归书卷,不再有多少时间去菜园劳作
水边的白鸟身如净水,轻盈地在柳树下飞翔
即便如此,仍嫌夜晚的鸡犬声吵闹,期待迁移到更深处避开虎径

注释

苒苒:形容时间渐渐流逝。
涂泥:比喻人生的艰难或困苦。
营虑:忧虑、烦恼。
书卷:书籍,代指学习和思考。
菜畦:菜园子。
洁甚:非常洁净。
翩然:轻盈的样子。
宿处:过夜的地方。
虎蹊:虎出没的小路,比喻险恶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直在山居生活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首句"苒苒年华渐向西"表达了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之意,暗示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叹。"可能回脚下涂泥"则以反问形式,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回归简朴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静收营虑还书卷,少有工夫入菜畦",诗人选择回归书卷,减少俗务,投身于田园劳作,体现了他对宁静读书与躬耕自足生活的向往。"洁甚水蒲边白鸟,翩然风柳下黄鹂"通过描绘水边白鸟和风中黄鹂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闲适恬淡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最后两句"犹嫌宿处闻鸡犬,更待移深过虎蹊",诗人虽然享受山居的宁静,但仍希望寻找更偏远、人迹罕至之处,以避开尘世的喧嚣,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繁华世事中抽身,寻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隐逸文化气息。

收录诗词(18)

谢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希孟。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历太社令,大理司直(《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由添差嘉兴府通判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一)。清光绪《黄岩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七首

  • 字:古民
  • 号:晦斋
  • 籍贯:黄岩(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以数诗示儿侄辈邀希周同赋时阿同在新城他日当寄之(其八)

长怀际天渊,短怀在眉睫。

吾门起典午,台徙今五叶。

中原气象属,前辈风流接。

柰何不竟书,而欲事作业。

感此怀短长,赋诗写胸胁。

形式: 古风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以数诗示儿侄辈邀希周同赋时阿同在新城他日当寄之(其七)

渊明真学者,馀事聊为诗。

我读命子篇,怆彼已焉辞。

后来杜陵翁,自笑身长儿。

我昔过庭日,教诲真严师。

哀哀蓼莪泪,洒洒坟树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以数诗示儿侄辈邀希周同赋时阿同在新城他日当寄之(其三)

长怀邴曼容,远慕蘧伯玉。

养志则安能,寡过亦所欲。

邈哉误儒冠,坐使衣食促。

籯书不论金,终身未易读。

洒扫惭老僧,日食才一粥。

形式: 古风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以数诗示儿侄辈邀希周同赋时阿同在新城他日当寄之(其五)

小夫智解短,锥刀竞其身。

养志与养体,孰为能事亲。

堂堂父母躯,浩浩仁义贫。

此贫不以道,此乐岂非真。

我知我天分,人言葛天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