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行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

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

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

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

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

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边的行人傍晚时分悠闲地徘徊,但山顶上还看不见荆州的踪影。
岘亭向西南的道路曲折多弯,栎树林茂密而石峰矗立。
观赏着用红色稻米煮白色的鱼,夜晚则在鸡鸣时投宿到旅店。
南方三月蚊虫开始滋生,黄昏时分已听不到人们的说话声。
细薄的纱帐像雾一样稀疏,隔着衣服蚊子叮咬皮肤,在耳边嗡嗡作响。
天未亮不必等灯火点燃,就呼唤官船渡过蛮水。
新盖的茅屋为旅客暂停,开门打扫院子,桐花满地。
狗吠声中寒溪腾起薄雾,人们焚烧竹子在山上耕田。
巴地的云预示着雨即将来临,石头被熏得发热,麋鹿过江,虫子也从洞中爬出。
大蛇经过让整座山都弥漫着腥味,野牛受惊跳跃导致双角折断。
汉水分流穿越千山,青山绿水间是雄伟的荆门关。
向前打听前往长沙的路,那里曾是屈原沉江自尽的地方。
哪家的丧幡已经从南面飘来,遇到流放的人便一同离去。
月光明亮时山鸟大多不栖息,从低枝飞到高枝上啼叫。
主人因思念远方而心情不悦,穿着罗衫独自对着章台的夜晚躺卧。
红烛交错各自散去,酒醒后发现自己仍是异乡之客。
年轻时滞留他乡尚且思家心切,更何况现在已是白发苍苍身在天涯。

注释

江边:江岸旁。
行人:路人。
暮:傍晚。
悠悠:闲适的样子。
山头:山顶。
殊未:还未。
荆州:古地名,此处泛指目的地。
岘亭:地名,代指山路。
西南:方向。
路多曲:道路弯曲多变。
栎林:栎树成的林子。
镞镞:形容石峰尖锐密集。
炊:烹饪。
红米:可能是红色的稻米。
白鱼:鱼的一种,也可能指颜色白的鱼。
夜向:夜晚时分。
鸡鸣:天快亮时,鸡开始打鸣。
南中:泛指南方地区。
蚊蚋:蚊虫。
黄昏:傍晚至黑夜之间的时段。
生纱帷:轻薄的纱帐。
疏薄:稀疏而薄。
如雾:像雾一样。
噆肤:叮咬皮肤。
欲明:快要天亮。
不待:无需等待。
灯火起:点灯照明。
官船:官府的船只。
停客:为旅客提供住宿。
茆屋:茅草屋。
新:新建的。
开门:打开门。
扫地:打扫地面。
犬声:狗叫声。
扑扑: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寒溪:寒冷的小溪。
烧竹:可能指燃烧竹子以驱虫或取暖。
种山田:在山坡上耕种。
巴云:巴地的云,指四川盆地一带。
薰石热:云层带来湿热感,石头似乎也被熏热。
麋鹿:一种动物。
度江:过江。
虫出穴:虫子从洞里出来。
大蛇:巨大的蛇。
腥:腥臭味。
野牛:野生的牛。
惊跳:受惊而跳跃。
双角折:两只角被折断。
斜分:斜向分开。
汉水:汉江。
横:横贯。
千山:众多的山。
山青水绿:山水景色美丽。
荆门关:地名,位于湖北省,古代军事要塞。
向前:继续前行。
长沙路:通往长沙的道路。
旧是:曾经是。
屈原:古代楚国诗人,著有《离骚》等。
沈溺:沉江自杀。
丹旐:红色的招魂幡,丧事用。
已南来:已经从南方过来。
流人:被流放的人。
月明:月光皎洁。
山鸟:山中的鸟。
不栖:不休息,不睡觉。
主人:接待客人的主人。
念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心不怿:心中不快。
罗衫:丝绸衣服。
章台:可能指华丽的楼台或特定地名。
红烛:红色的蜡烛。
交横:交错纵横。
各自归: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地方。
酒醒:酒醉之后清醒过来。
他乡客:身处异乡的旅人。
壮年:青壮年时期。
留滞:停留,滞留。
况复:何况。
白头:年老,头发斑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日暮色中行走于江边的景象。开篇“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即刻画出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情怀,以及对目的地荆州的渴望。接着,“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展示了旅途中的崎岖与自然景观的壮丽。

在“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中,诗人通过对食物和住宿的描写,传达出旅途生活的艰辛和孤独。紧接着,“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则表达了在异乡的寂寞与夏夜蚊虫的烦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蚊虫叮咬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家人的思念。随后,“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显示了诗人急于启程的心情。

在“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中,诗人通过一个家庭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家园的温馨与和谐。紧接着,“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则是对自然环境和农耕生活的一种赞美。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描绘了夏日的天气变化及野生动物的活动,而“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则是对自然界中强者与弱者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刻画。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展示了壮观的自然景致,而“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则是对历史文化名人的追忆与缅怀。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的旅途和命运的探索,而“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则通过对夜晚山林中鸟鸣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与自然融合的情感。

最后,“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而“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则是对旅途中孤独与异乡生活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景象描写,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园的心情,以及对于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封章既不下,故旧多惭颜。

卖马市耕牛,却归湘浦山。

麦收蚕上簇,衣食应丰足。

碧涧伴僧禅,秋山对雨宿。

且欢身体适,幸免缨组束。

上宰镇荆州,敬重同岁游。

欢逢通世友,简授画戎筹。

迟迟就公食,怆怆别野裘。

主人开宴席,礼数无形迹。

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临甃理芳鲜,升堂引宾客。

早岁慕嘉名,远思今始平。

孔门忝同辙,潘馆幸诸甥。

自知再婚娶,岂望为亲情。

欣欣还切切,又二千里别。

楚笔防寄书,蜀茶忧远热。

关山足重叠,会合何时节。

莫叹各从军,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离瑟不中闻。

争向巴山夜,猿声满碧云。

形式: 古风

荒园

朝日满园霜,牛冲篱落坏。

扫掠黄叶中,时时一窠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卦]韵

送人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

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

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

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侯。

男儿恋家乡,欢乐为仇雠。

丁宁相劝勉,苦口幸无尤。

对面无相成,不如豺虎俦。

彼远不寄书,此寒莫寄裘。

与君俱绝迹,两念无因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于丹移家洺州

忆昔门馆前,君当童子年。

今来见成长,俱过远所传。

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如彼贩海翁,岂种溪中田。

四方尚尔文,独我敬尔贤。

但爱金玉声,不贵金玉坚。

孤遗一室中,寝食不相捐。

饱如肠胃同,疾若肤体连。

耕者求沃土,沤者求深源。

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迁。

念此居处近,各为衣食牵。

从今不见面,犹胜异山川。

既乖欢会期,郁郁两难宣。

素琴苦无徽,安得宫商全。

他皆缓别日,我愿促行轩。

送人莫长歌,长歌离恨延。

羸马不知去,过门常盘旋。

会当为尔邻,有地容一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