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城道中怀旧时德麟相拉至江北三县

昔从郡丞游,馀寒春未回。

玄云蔽冷日,朔风捲黄霾。

枯榛拥残雪,疏篱横野梅。

季夏方溽暑,后乘复与偕。

青秧舞白水,赤日飞红埃。

牛马暍俱喘,蜩螗嘒相哀。

值此寒暑变,感予羁旅怀。

行行江湖去,举棹向天台。

老妇脍鲂鲤,丁男涤尊罍。

霜橙荐紫蟹,水藕浮琼醅。

念公复行县,秋光当独来。

予时定相望,持酒上高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跟随郡丞出游,春天的余寒还未消退。
乌云遮蔽寒冷的太阳,北风吹过卷起黄色尘土。
枯萎的榛树环绕着残雪,稀疏的篱笆旁野生的梅花盛开。
盛夏正是湿热之时,我再次与他相伴同行。
青色稻苗在白色溪水中摇曳,烈日下飞扬着红色尘埃。
牛马因炎热而喘息,蝉鸣声中透出哀伤。
正值寒暑交替之际,触动了我漂泊在外的心情。
继续行走在江湖间,扬帆驶向天台山。
老妇人正在切鱼,男子们清洗酒杯。
霜橙配上紫色螃蟹,水中的藕叶托起美酒。
想起公差又要去县城,秋天的美景他将独自欣赏。
那时我会遥望他,带着酒登上高台以示期待。

注释

昔:从前。
郡丞:郡里的官员。
馀寒:春天的余寒。
春未回:春天尚未完全过去。
玄云:乌云。
朔风:北方的风。
黄霾:黄色尘土。
枯榛:枯萎的榛树。
疏篱:稀疏的篱笆。
野梅:野生的梅花。
季夏:盛夏。
方:正。
溽暑:湿热。
牛马暍:牛马因热而喘息。
嘒相哀:哀鸣。
感予:触动我。
羁旅怀:漂泊在外的心情。
江湖去:行走在江湖。
天台:天台山。
脍:切。
丁男:成年男子。
涤:清洗。
霜橙:经霜的橙子。
紫蟹:紫色螃蟹。
琼醅:美酒。
复行县:再次去县城。
秋光:秋天的景色。
予时:那时。
定相望:必定会遥望。
持酒:拿着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春日的郊外游历之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羁旅怀旧的情感。开篇便以“昔从郡丞游,馀寒春未回”设定了萧瑟的氛围,接着“玄云蔽冷日,朔风捲黄霾”进一步渲染出一派肃杀之景。

诗中对枯榛、残雪、疏篱、野梅等景物的描绘,既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春日的萧瑟与寒冷。季夏的溽暑尚未来临,但已有牛马喘汗、蜩螗啼哀之声,生动地表现了初夏的气候变化和生物的活跃。

“行行江湖去,举棹向天台”一句,则转换了诗人的情怀,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向对人事的回忆。老妇、丁男等人物的出现,使得诗意更为丰富,生活气息更加浓郁。

“念公复行县,秋光当独来”表达了作者对于旧友旧地的怀念之情,而“予时定相望,持酒上高台”则是对未来相聚时刻的美好憧憬。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生活片段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一篇集观察、回忆与憧憬于一体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一)

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

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

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五)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陕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四)

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馀。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