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一)

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

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

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阳光斜照在陡峭的崖壁上,层层树林遮蔽了深深的阴影。
拨开丛生的灌木走过车马道,沿着云雾探索到了幽深之处。
静坐其中,感受到真正的宁静,此刻我领悟到欣赏美景的乐趣。

注释

阳崖:阳光照射的陡峭崖壁。
窅窕:深远、幽深。
层林:层层叠叠的树林。
蔽:遮蔽。
重阴:浓密的阴暗处。
披榛:拨开杂草。
舆马:车马。
缘云:沿着云雾。
幽寻:幽深的探索。
坐觉:静坐中感到。
真境:真实的环境。
寂:寂静。
兹焉:于此。
悟:领悟。
赏心:欣赏美景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嵩山的景象和心境。"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写出了山势的蜿蜒曲折和树木覆盖下的深邃阴凉。"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则表达了诗人乘马穿越林间小道,与云同行,寻找隐秘之处的意境。"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透露出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纯净和内心世界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平静。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遒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五)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陕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四)

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馀。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九)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