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五)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陕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廛居倦喧卑,区中憎陕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逃离,以及对于山中清净环境的向往。"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旷神怡,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独特的体验:诗人在高处一声长啸,引来山风,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这种境界超越了凡尘,是一种精神的解放和飞扬。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平静的愿望。诗人的笔触轻盈而不失力度,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操。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四)

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馀。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九)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六)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