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嵩山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表达了平日里对远方山峰的向往之情,而现实中却只能徘徊于城市的围墙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心中的不满与渴望。

接着,"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则是诗人在实际攀登山峰时的心境写照。这里的“诸峰”指的是嵩山的众多高峰,“幽情”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隐逸之情,而“寥廓”则形容心灵深处的广阔与空旷,暗示着诗人通过登山来净化内心,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第三句"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设想。这里“乘海桴”意指乘船航行于广阔的大海,“终期老丘壑”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安度晚年,过上一种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美好设想。诗中的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趣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九)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六)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三)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十)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