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倒垂莲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

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

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

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

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

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

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

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形式: 词牌: 金盏倒垂莲

翻译

流水漂着落花,我们一起寻找那仙境般的阆苑,曾在桃花源共度盛宴。
豪饮高歌,金杯中莲花倾倒。
未曾辜负美好的时光和夜晚,尽情游乐在风月之间已长达三年。
分别后只剩我怀抱瑶琴,却无人倾听那朱红色的琴弦。
他是风流倜傥的少年儒将,威震敌胆,谈笑间安定边境。
他寄来新的诗篇,为何突然想要归隐田园。
我想,歌酒之间的感情依旧,后院的生活想必也一如往常。
其他的事不必多问,让我们只在酒杯前争胜。

注释

阆苑:仙境般的园林。
桃源:指理想中的和平宁静之地。
负:辜负。
烂游:尽情游乐。
瑶琴:美玉装饰的琴。
朱弦:红色的琴弦。
威名:显赫的名声。
归田:归隐田园。
情怀:情感,心情。
斗樽前:在饮酒时争胜。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金盏倒垂莲》,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诗人以流水漂花和寻访仙境的意象开篇,回忆与友人在桃源般的环境中欢聚畅饮的豪情。他们尽情痛饮,金杯中莲花般的美酒倾泻而下,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着,诗人感叹分别后,自己独自怀抱瑶琴,无人欣赏那曾经共奏的乐章,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他赞赏友人既是风流儒雅的少年,又是威震敌胆的将领,能轻松安定边境,令人敬佩。

诗人收到友人的新诗,却疑惑为何会有归隐田园的想法,暗示了友人内心的矛盾。他想象着友人歌酒依旧,家中生活如昔,但不再提及仕途的升迁沉浮,只愿在酒杯前共度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欢乐的追忆,又有对友人现状的关切,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怀旧与淡泊名利的主题。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金蕉叶

楼头已报咚咚鼓。华堂渐、停杯投箸。

更闻急管频催,凤口香销炷。花映玉山倾处。

主人无计留宾住。溪泉泛、越瓯春乳。

醉魂一啜都醒,绛蜡迎归去。更看后房歌舞。

形式: 词牌: 金蕉叶

雨中花慢(其一)

倦贰文昌,乐请左符,双旌去指东藩。

有腰金新宠,昼锦荣观。

独步文章,家传素业,世宝青毡。

动欢声和气,里巷初惊,侍从衣冠。

朱门映柳,绮窗临水,盛游应记当年。

端解道、香留罗袜,墨在蛮笺。

惆怅江边侧帽,寻思花底遗鞭。

不如沈醉,莫思身外,且斗樽前。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雨中花慢(其三)

流水知音,轻裘共敝,相逢才换星霜。

多少风亭棋酒,画阁丝簧。

纤指声犹馀响,红粉泪已成行。

怅绿波浦上,芳草堤边,又整归航。

新移槛竹,手种庭花,未容烂熳飞觞。

归去也、重趋丹禁,密侍清光。

醉帽斜萦御柳,朝衣浓惹天香。

帝城春好,多应不念,水郭渔乡。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阳]韵

雨中花慢

小小中庭,深深洞户,谁人笑里相迎。

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舞态方浓,箫声未阕,又黯离情。

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倖声名。

良宵记得,醉中携手,画楼月皎风清。

难忘处、凭肩私语,和泪深盟。

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

但知记取,此心常在,好事须成。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