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刘和州禹锡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

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

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虽然频繁改换官职但未能升迁,秋天来到时身在历阳湖畔。
不让才华得到施展就算了,还要因作诗而受罚,争夺自然之功。
我也想念回到乡下的田舍,你大概厌倦了躺在郡衙的书斋中。
希望我们能相互扶持成为悠闲的伴侣,年龄和官阶都差不多相同。

注释

换印:古代官员调动或升迁的象征,这里指频繁改换职务。
命未通:命运不顺,仕途不通。
历阳湖:地名,今安徽和县一带。
休明代:停止、废弃的意思,这里指不被重用。
诗争造化功:通过诗歌与大自然的造化之力相较量,意指因作诗而受罚。
田舍下:农村的居所,代指田园生活。
郡斋中:郡守的书斋,指官府办公的地方。
年齿:年龄。
官班:官职等级。
约略同:大致相同。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荅刘和州禹锡》。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虽然频繁地交换书信,但因为信息传递不畅,彼此间的心意尚未完全相通。此时,历阳湖上吹起了秋风,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才能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被迫创作以求生存的情形,通过写诗来博取功名。

"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 诗中的“我”和“君”分别指代了诗人自己与其友人刘禹锡。诗人表达出了自己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而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在官场中有所成就,不必过于劳累。

"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与友人的情谊,愿意共同度过悠闲的岁月,并且在仕途上彼此相辅相成,共享相同的官阶和年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学和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荅客问杭州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荅崔十八见寄

明朝欲见琴尊伴,洗拭金杯拂玉徽。

君乞曹州刺史替,我抛刑部侍郎归。

倚疮老马收蹄立,避箭高鸿尽翅飞。

岂料洛阳风月夜,故人垂老得相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荅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南国碧云客,东京白首翁。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

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

不知娃馆上,何似石楼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荅梦得秋日书怀见寄

幸免非常病,甘当本分衰。

眼昏灯最觉,腰瘦带先知。

树叶霜红日,髭须雪白时。

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