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空旷的江面浩荡,景色凄清,整天只有菰蒲伴着钓鱼船停泊。
三月里江水高涨,青草在浪尖起伏,柳絮飘飞,似烟雾笼罩一溪。
情感丰富切莫抬眼伤春,愁绪满怀偏偏又无钱买酒消愁。
还有几户渔人家居住于此,但不成村落,坐落在夕阳映照的江边。

注释

空江:空旷的江面。
浩荡:形容水势壮阔,这里指江面广阔。
景萧然:景象凄清、寂寥。
尽日:整天。
菰蒲:菰即茭白,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泛指水边植物。
泊:停泊。
青草浪高:指春天江水上涨,青草在水中随波起伏。
三月渡:指春季的渡口。
绿杨花扑:绿杨柳的飞絮如同扑面的烟雾。
一溪烟:整个小溪仿佛被烟雾笼罩。
情多:情感丰富,这里指容易感伤。
伤春目:因春天的景致而感伤的眼睛。
愁极:非常忧愁。
兼无:而且没有。
渔人:以捕鱼为生的人。
数家:几户。
不成村落: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村庄。
夕阳边:夕阳旁边,意指黄昏时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与愁思。

“空江浩荡景萧然”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江水辽阔而静谧,景色淡远而萧瑟,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尽日菰蒲泊钓船”则描绘出诗人整日在湖上垂钓的情形,这里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更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宁静。

下片“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中,诗人细致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景象,草浪随风起伏,杨花轻拂溪流,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而“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则转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但又不愿触碰这份易碎的春日之美;同时,又因为贫穷无法买酒来慰藉自己,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更加深化了诗中的情绪。

最后,“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则是对湖上生活的一种描写。尽管环境美丽,但这种生活并未形成一个集聚的村落,只是一些零星散布的渔人家庭,暮色中给人以一种孤寂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寂寞的世界。

收录诗词(47)

张泌(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bì)(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作曰字子澄。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 籍贯:安徽淮南

相关古诗词

秋日归旧山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

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日陪陆校书游玉泉

共爱泉源异,频来不觉劳。

散光垂草细,繁响出风高。

沫滞潭花片,沙遗浴鸟毛。

尘间喧与闷,须向此中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秋江霁望

高秋偏入望,霁景倍关情。

落木满江水,离人怀渭城。

山高孤戍断,野极暮天平。

渔父时相问,羞真道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从弟归泉州

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

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