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四)

三年住此空花相,今日归欤水月同。

去住不须论彼此,人生万事转头空。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怀深所作,名为《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三十四首。诗中以“空”和“水月”为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万物皆空的深刻理解。

首句“三年住此空花相”,描述了诗人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三年时光,如同空中的花朵般短暂而虚幻。接着,“今日归欤水月同”,则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与水中的倒影(即“水月”)一同成为过去的一部分,象征着一切终将逝去,包括现在的一切存在。

“去住不须论彼此,人生万事转头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空幻本质。无论离去还是留下,都不必计较于个人的得失,因为世事如梦,转瞬即逝,最终都将归于空无。这种超脱世俗、看破红尘的态度,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这里使用了“空花万行”来比喻修行的过程,即使在看似虚幻的修行中,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而“宴坐水月道场”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超然的修行状态,仿佛在水中静坐,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最后两句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内心的修炼,克服内心的烦恼与欲望(“魔军”),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觉悟(“佛事”)。这不仅是在梦中,更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修行与自我超越,达到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觉醒。

整首诗通过对“空”和“水月”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五)

九重天上官家敕,唤起西庵瞌睡人。

为瑞为祥人莫问,金毛师子玉麒麟。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六)

口忻得计掩深关,口醭心灰一味闲。

自笑行藏无料处,又随缘业过焦山。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七)

一室寥寥是何物,三贤十圣竭头参。

衲僧不会风前句,拟欲思量落二三。

形式: 偈颂 押[覃]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八)

白蘋红蓼岸边秋,短桨轻帆与自由。

要会到这一句子,长江依旧水东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