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气氛和怀念往事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间今古变迁的感慨。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 这两句设定了诗歌的节日背景,即中秋佳节,但也点出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的主题,同时引出了对过往青春时光的回忆。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片段的怀念,碧莲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而“悄不记”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得往事渐行渐远。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江边吹奏箫管、衣服被露水沾湿,以及他曾在江边漫步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最后两句则转而描写了一种期待与孤独的情怀,“寒机”暗指秋风的凛冽,而“待人归”表达了对远方或已逝去之人的思念和等待,末尾的小窗斜雨,更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中秋节的背景,抒写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间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期待。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

落花情绪,上坟时节。花阴雪。花阴灭。

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

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八)中秋,彭明叔别去赴永阳,夜集

团团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许。

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

雪白长城,金明古驿,尽是乘槎路。

少年白发,自无八骏能去。

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

无酒无鱼空此客,昨夜留之不住。

睡起披衣,行吟坐对,又有重圆处。

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赵氏席间即事,再用坡韵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四)同舍延平林府教制新词祝我初度,依声依韵,还祝当家

西风处士,例一枝团月,咸平印印。

千古诗宗传不绝,至竟被渠道尽。

雪返香魂,霜吹晓怨,肯受东君聘。

罗浮梦转,兔环知是谁孕。

未说烟雨江南,垂垂青子,须要调金鼎。

愁绝西山明秀处,依旧鹤南飞影。

我白君元,君词我和,各自为长庆。

后来桃李,遥遥别是花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