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其八)中秋,彭明叔别去赴永阳,夜集

团团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许。

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

雪白长城,金明古驿,尽是乘槎路。

少年白发,自无八骏能去。

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

无酒无鱼空此客,昨夜留之不住。

睡起披衣,行吟坐对,又有重圆处。

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满月般的桂花树影,怕被人提及,它照耀着广阔的大地上的一切。
昔日的月亮池依旧完整,却打断了霓裳羽衣的歌舞。
雪白的长城,古老的金明驿站,都像是通往天河的路。
年轻的我已经有了白发,再没有八匹骏马能带我离开。
我还记得流落在荒凉海边的日子,老朋友来访,我们一起吹箫度过。
没有酒没有鱼,我只是一个孤独的客人,昨晚他们挽留不住。
醒来穿上衣服,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有新的团圆时刻。
我不知今夜,那个人又会写下怎样的优美诗句。

注释

团团:形容满月或圆润的样子。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象征明亮和美好。
大地山河:广阔的自然景色。
影娥池:古代传说中的月亮池,比喻明亮的月亮。
霓裳歌舞:华丽的歌舞,代指宫廷生活。
乘槎路:古人想象的通过木筏到达银河的路。
八骏:古代神话中的神马,象征力量和速度。
流落荒滨:流离失所,生活在荒凉的海边。
故人:老朋友。
吹箫: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可能象征友好的聚会。
无酒无鱼:贫穷或简朴的生活状态。
佳句:优美的诗句,寓意美好的情感表达。

鉴赏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念奴娇·中秋》。从词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篇“团团桂影”即设置了一种萧瑟的秋夜氛围,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但诗人却担心这种美好不为人知,仿佛在大地山河之间被隐匿了。

接下来的“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那些曾经的欢乐场景,如今只剩下断断续续的记忆,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被无情地打断。雪白的长城和金明古驿,也只是乘槎路上的一部分风景,但诗人少年即白发,感叹自己连八骏神兽都驾驭不了,更无法回到过去。

“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表达了对朋友聚会的怀念,那些在荒凉河岸边共同吹奏箫管的情景,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最后,“无酒无鱼空此客,昨夜留之不住。睡起披衣,行吟坐对, 又有重圆处。不知今夕, 那人有甚佳句”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无法长久聚首的悲哀。词中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对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精致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时光易逝以及个人生涯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赵氏席间即事,再用坡韵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四)同舍延平林府教制新词祝我初度,依声依韵,还祝当家

西风处士,例一枝团月,咸平印印。

千古诗宗传不绝,至竟被渠道尽。

雪返香魂,霜吹晓怨,肯受东君聘。

罗浮梦转,兔环知是谁孕。

未说烟雨江南,垂垂青子,须要调金鼎。

愁绝西山明秀处,依旧鹤南飞影。

我白君元,君词我和,各自为长庆。

后来桃李,遥遥别是花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三)和朱约山自寿曲,时寿八十四

五朝寿俊,算生平占得、淳熙四四。

三万六千三万了,剩有一千饶底。

三百年间,和风丽日,几个能销此。

约山山笑,先生不负山矣。

今岁甲子重阳,待重数,五百十三甲子。

吟万首诗更自和,岁岁寿诗自喜。

若比潞公,如今年纪,犹是平章事。

先生抚掌,问他闲日能几。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九)中秋待月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

对影姮娥成三处,谁料尊中无月。

剪纸吹成,长梯摘取,儿戏那堪惜。

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

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

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

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

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