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鄠山诗十二首.马上偶成

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

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程颢所作的《游鄠山诗十二首》中的一首,名为“马上偶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劳碌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身劳无补公家事”,诗人自述为官之劳苦,并非无益于国家,却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认可,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接着,“心冗空令学业衰”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困扰,即使在忙碌中,也无法保持原有的学习状态和精神追求,学业似乎在无形中衰退,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成长与进步的忧虑。

“世路崄巇功业远”一句,描绘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实现个人理想与成就的艰难。这里的“崄巇”形容道路险峻,比喻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挑战,而“功业远”则表明实现目标的不易。这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深思。

最后,“未能归去不男儿”一句,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诗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无法轻易地脱离当前的生活状态,回到过去或理想中的生活;另一方面,这种无法实现内心愿望的状态,又让他感到作为“男儿”的尊严和责任受到了挑战。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个人与社会双重压力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我价值、社会责任和理想追求的深入探索。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游鄠山诗十二首.游紫阁山

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

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

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

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游鄠山诗十二首.猕猴

闻说猕猴性颇灵,相车来便满山迎。

鞭羸到此何曾见,始觉毛虫更世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高观谷

轰雷叠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草堂

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筼筜一径通。

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