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岩游罢与岩主话别

西风吹作此岩游,满目松筠翠欲流。

玉燕不飞明月夜,石钟一振晓霜秋。

惜乎分水便南北,忽尔回头欲去留。

且去人间办丹料,却来山顶结茆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秋风将我吹向这岩石间游历,满眼望去松竹苍翠欲滴。
明亮的月夜里,玉燕不再飞翔,一声石钟震动,秋霜已降。
可惜这分水岭成了南北的界限,忽然回头,我犹豫着该去还是留。
暂且去人间寻找炼丹的材料,然后再回到山顶,盖起茅屋安身吧。

注释

西风:秋风。
岩游:在岩石间游历。
松筠:松树和竹子。
玉燕:比喻皎洁的月光。
石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报时的石头。
分水:指地势上的分界线。
丹料:炼丹所需的药材。
茆休:简陋的茅草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深山幽谷中的一次岩间游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西风吹作此岩游,满目松筠翠欲流"一句,以西风为动力,让岩间之行如同一次随性而为的情感释放。满目的绿色,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那些松林、竹篱都显得生机勃勃,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界无尽的生命力。

"玉燕不飞明月夜,石钟一振晓霜秋"则是对夜晚与清晨景象的描绘。玉燕不飞,是因为明月高悬,光辉中并无需燕子的穿梭,而在清晨,一声石钟响起,便是诗人心中那份淡定超然之态的展现。

"惜乎分水便南北,忽尔回头欲去留"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矛盾心理。水流向南向北,都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而诗人的内心则在这份力量前摇摆不定,既想继续行进,又不忍离去。

最后两句"且去人间办丹料,卻来山顶结茆休",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之间的选择。"办丹料"是指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是对永恒生命追求的一种象征;而"结茆休"则是在山巅静居,不问世事,体现了诗人对于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景物描写,将自然界之美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超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副生动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薛直岁喜神赞

和风满面紫芝春,双脸常如酒半醺。

法箓把除符券柄,宗门立尽栋梁勋。

凤冠夜戴琼林月,鹤氅朝披玉洞云。

自是神仙真气象,多生曾是薛真君。

形式: 押[文]韵

赠天台老樊

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赠天庆观

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何休休。

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

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

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王太尉

笑曳华裾出禁庭,一声长啸万山青。

归来车马如云拥,扫去簪缨似梦醒。

红码碯杯斟白酒,碧珊瑚枕倚朱屏。

也须趁取些强学,作个唐人五达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