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名为《赠天台老樊》。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情感和淡远的生活态度。
“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时光流转的反问,以及与故人的偶遇和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其中,“俄经几许春”既是时间的流逝,也隐含着岁月带来的孤寂感;“相逢一笑挹南薰”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和美好的追怀。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后的生活状态。"灰头土面"形容了长时间不与世间接触的模样,而"木食草衣"则是对自然生活的写照。这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感觉细节,展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诗中的"浙之台"指的是天台山,这里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姓樊名邴寂无闻"则表明了这位隐者虽然生活在世俗之外,但依然有着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只不过因其清高脱俗而不为世人所知。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将这首诗作为礼物,传递给远方的友人赵翠云,以表达自己的情谊。这也彰显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这几行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切理解和热爱。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何休休。
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
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
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
笑曳华裾出禁庭,一声长啸万山青。
归来车马如云拥,扫去簪缨似梦醒。
红码碯杯斟白酒,碧珊瑚枕倚朱屏。
也须趁取些强学,作个唐人五达灵。
日高丈五尚酣眠,心下无愁不管天。
野蔌山肴酬白醑,乾柴净米煮清泉。
不须求仕如藏用,且自烹茶学玉川。
时策短筇松竹下,清閒便是地行仙。
吾师有道貌,山水个中人。
无著故无累,是清还是真。
烟霞供笑咏,泉石瀹精神。
何日分峰隐,诛茅愿卜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