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九陌喧喧骑吏催,百官拜表禁城开。

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

玉佩声微班始定,金函光动按初来。

此时共想朝天客,谢食方从阁里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车马繁多的街道上,官员们被催促着前行,皇宫大门为百官上表而开启。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林照在红叶上,寂静的空气中霜覆盖着青苔显得格外宁静。
玉佩轻轻作响,官员们的行列开始稳定,金色的函件传递着新的命令到来。
此刻,大家心中都在想着朝见天子的宾客,他们刚刚结束了在阁楼里的会议准备离开。

注释

九陌:繁华的街道。
喧喧:喧闹声。
骑吏:骑马的官员。
催:催促。
百官:众多官员。
拜表:呈递奏章。
禁城:皇宫。
开:打开。
林疏:树林稀疏。
晓日:清晨的太阳。
红叶:红叶。
尘静:尘土安静。
绿苔:绿色苔藓。
玉佩声:玉佩的轻响。
班:行列。
定:稳定。
金函:金色的信函。
光动:光芒闪烁。
按:命令。
此时:此刻。
朝天客:朝见天子的人。
谢食:结束宴会。
方:刚刚。
阁里:阁楼里。
回: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宫廷生活图景,诗中通过对早晨官员拜表和禁城开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严格的礼仪制度以及朝政活动的紧张气氛。

“九陌喧喧骑吏催”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清晨宫廷中忙碌的情景。官吏们在禁城内外奔波,准备着早朝的拜表仪式,这里的“喧喧”字生动传达了人声鼎沸的情状。

“百官拜表禁城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突出了朝政活动的正式开始。禁城作为皇宫的象征,其开启不仅是时间上的一个节点,也代表着权力运作的启动。

接下来的两句“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则从自然景观切入,描绘了早春之际,阳光穿透稀疏的树木照射在红色的枫叶上,而地面上的青苔则被薄薄的一层寒霜覆盖。这两句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初春特有的生机与冷清气氛。

“玉佩声微班始定,金函光动按初来”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早晨官员准备朝拜时佩戴玉佩和携带金函的景象。其中,“玉佩声微”传递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典雅的氛围,而“金函光动按初来”则展示了官员们对于仪式规范的严格遵守。

最后两句“我时共想朝天客,谢食方从阁里回”,诗人在这里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透露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诗中的“朝天客”可能是指那些前往京城参与朝政活动的人,而“谢食方从阁里回”的“阁里”则暗示了宫廷内部或官署之中。这两句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和对共同经历的怀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早春时节的景象,更通过对朝政活动细节的刻画,展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隅,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

笑辞聘礼深坊住,门馆长闲似退居。

太学官资清品秩,高人公事说经书。

年华未是登朝晚,春色何因向酒疏。

且看牡丹吟丽句,不知此外复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秘书崔少监春日游青龙寺僧院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

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

钟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笼玉露秋。

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从来共结归山侣,今日多应独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