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其三十四)

各有天真佛,号之为宝王。

珠光日夜照,玄妙卒难量。

盲人常兀兀,那肯怕灾殃。

唯贪淫泆业,此辈实堪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每位生灵心中都有纯真佛性,称它为珍贵无比的宝王。
佛性的光芒昼夜不息地照耀,其深奥玄妙难以完全测度。
盲目的人们常常浑浑噩噩,怎会愿意去害怕遭遇的灾祸。
只沉溺于放纵淫逸的行为中,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注释

天真佛:指每个人内心本自具有的纯净佛性。
宝王:比喻佛性珍贵无比,如同至宝之王。
珠光:比喻佛性之光,如同明珠之光。
玄妙:深奥、神秘,难以言喻的道理或境界。
盲人:这里比喻心灵盲目,不明真理的人们。
兀兀:形容人昏昧无知、无所用心的样子。
淫泆:放纵、无节制,特指在情欲上的放纵。
堪伤:值得同情,让人感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属于佛教题材。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众生执迷不悟的慨然。

"各有天真佛,号之为宝王。"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佛陀形象,"天真" 指的是佛陀本来的清净心性,而"宝王"则是对佛陀的尊称,表明其珍贵与威严。

"珠光日夜照,玄妙卒难量。" 这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将佛法比作明珠,其光芒不分昼夜,普照众生,而这种智慧又是深奥且难以衡量的。

"盲人常兀兀,那肯怕灾殃。" 这里的"盲人" 指的是那些没有见到真理的人,他们因为无知而行为愚昧,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

"唯贪淫泆业,此辈实堪伤。" 最后两句强调了贪欲和邪淫是导致痛苦的根本原因,这些不善之业确实值得警惕和忧虑。

整体来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世间众生因无知而陷入苦难的同情。

收录诗词(56)

拾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其三十五)

出家求出离,哀念苦众生。

助佛为扬化,令教选路行。

何曾解救苦,恣意乱纵横。

一时同受溺,俱落大深坑。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诗(其三十六)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

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

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形式: 古风

诗(其三十七)

云山叠叠几千重,幽谷路深绝人踪。

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

形式: 古风

诗(其三十八)

后来出家子,论情入骨痴。

本来求解脱,却见受驱驰。

终朝游俗舍,礼念作威仪。

博钱沽酒吃,翻成客作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