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其四)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注释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
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
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
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
细:清淡。
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
翠钿: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
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欹,一作“倚”。
鸳衾: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
帘:一作“俨”。
百啭:形容声音宛转动听。
啭,一作“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夜中因思念所爱之人而不能入眠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诗人展现了女性柔美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相思之情。

“脸上金霞细”一句,以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女子脸上的金光,勾勒出她因为思念而无法平静的神态。这里的“金霞”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象征着女子心中的温暖与柔和。

“眉间翠钿深”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深度。“眉间翠钿”形容她的眉宇之间仿佛镶嵌着翡翠,既突出了她眉目如画的美丽,也暗示了她情思的复杂与深沉。

“欹枕覆鸳衾”则转向了女子的行为,表达了她因思念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的情状。“欹枕”形容她抱着枕头不停地转动,而“覆鸳衾”则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隔帘莺百转”中的“莺”指的是黄鹂鸟,它在春天的歌唱声,常被用来比喻情侣间的情感交流。这里的“隔帘莺百转”则表达了女子通过窗外的鸟鸣声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最后,“感君心”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核心——深切的相思之情。这句简单而力度,透露出女性内心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强烈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柔情蜜意却又孤寂难眠的春夜场景。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其五)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六)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七)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形式: 词牌: 思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