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过去休思,未来莫想,见前一念俱忘。

三心灭去,显出法中王。

便是生前面目,无形貌、独露堂堂。

玄玄理,四方真气,攒结聚中黄。

闲闲常内守,胜如尘世,苦海茫茫。

任随缘随分,柔弱和光。

渐渐轮回路出,看看近、来到蓬庄。

功成日,携云独步,朝见礼虚皇。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翻译

不必追忆过去,也不要期待未来,只专注于当下,一切念头都放下。
消除杂念,显现佛法中的至高无上者。
这就是生前的模样,没有具体的形象,却显现出威严庄重。
深奥的真理,汇聚四方的真气,在人体中心凝聚。
在宁静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胜过世间纷扰与苦海无边。
顺其自然,柔和谦逊,如同光一般顺应流转。
轮回之路逐渐清晰,越来越接近那个名叫蓬庄的目的地。
功成名就之日,我将独自漫步云端,朝拜至高无上的虚皇。

注释

过去:过去的经历。
休思:不必思考。
未来:未来的期望。
莫想:不要期待。
前一念:之前的念头。
俱忘:全部放下。
三心:杂念。
灭去:消除。
法中王:佛法中的最高存在。
无形貌:没有具体形象。
堂堂:威严庄重。
玄玄理:深奥的道理。
四方真气:四方能量。
攒结聚中黄:在体内中央聚集。
闲闲:宁静。
常内守:保持内心平静。
苦海茫茫:世间苦海无边。
随缘随分:顺应自然。
柔弱和光:柔和谦逊。
轮回路:生命的轮回之路。
蓬庄:某个目标地点。
功成日:成功之时。
携云独步:独自漫步云端。
虚皇:至高无上的尊者。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一首元代无名氏的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和标题,但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是一首禅宗修行的感悟诗。诗人强调了当下与内心的修炼,提倡忘记过去和未来的忧虑,专注于当下的"见前一念俱忘",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三心灭去"指的是去除贪、嗔、痴三种烦恼之心,显现佛法中的至高智慧。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这种境界的特点,即无形无相的"法中王",象征着超越世俗的纯粹和威严。"玄玄理,四方真气,攒结聚中黄",这里的"中黄"可能指代人体的丹田或精神核心,表达了真气在内在深处的凝聚。

诗中还倡导了一种闲适而坚定的生活态度,"闲闲常内守",在纷扰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苦海所困。"柔弱和光"则体现了顺应自然、柔和谦逊的智慧。随着修行的深入,"轮回路出",意味着逐渐接近解脱的境地,最终在"蓬庄"(可能象征精神家园)实现自我圆满。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功成之日的期待,那时将能"携云独步",朝见至高无上的"虚皇",这象征着与宇宙真理的合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修行的追求。

收录诗词(360)

无名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大道无形,难言难说,世人不晓其根。

不凭清净,数墨强寻文。

若是只凭经典,世间有、多少能人。

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满玉皇庭。

何须开辩利,休穷周易,罢讲黄庭。

真清真净,心上要无尘。

自有神仙提挈,恁时节、得赴玄门。

幽微处,逍遥快乐,终日啰哩凌。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

归去来兮,不如归去,算来都是便宜。

也无烦恼,也没是和非。

选个岩前净处,好盖个、小小庵儿。

黄昏后,安眠一觉,直睡到大齐斋时。

此外别无事,逍遥快乐,几个人知。

高官好做,也要追陪。

假若前遮后拥,金鱼袋、厌损朝衣。

思量后,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

昨日花开,今朝花谢,算来眼下时光。

成家立计,劫劫与谁忙。

才见青春年少,霎时间、绿鬓成霜。

堪嗟叹,人身不识,自恁苦无常。

不如早悟,金银过斗,难免无常。

思乡岭上,空滴泪成行。

儿女无个肯替,到头来、独自承当。

听吾劝,回光返照,相伴马丹阳。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