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四)香山历九折坂至弘光寺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山时,经过九折坂到达弘光寺的所见所感。开篇“偃月池边宝刹鲜”,以月牙形的池塘和庄严的佛寺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接着,“不知赐额自何年”一句,表达了对寺庙历史悠久的赞叹,暗示着它在时间长河中的悠久存在。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攀登九折坂的过程,以及到达寺庙后与自然、超脱尘世的连接。九折坂的艰难行走与最终达到的宁静之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心灵的净化之旅。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古老的松杉间栖息着白鹤,春日晴朗之时,楼阁映衬着盛开的青莲,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感慨,虽然僧侣能在此处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但这些景象同样为游客所欣赏,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思考,是明代文徵明游历诗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五)碧云寺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

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

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六)宿弘济院

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七)游普福寺观道傍石涧寻源至五花阁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

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八)歇马望湖亭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