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身非我有,在世聊尔为。
于此傥有得,夫复何所悲。
遂将郁抑怀,写作悽苦辞。
如彼深闺妇,暗起鸳鸯思。
苍苍亦有耳,此情知不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深刻感慨。"此身非我有,在世聊尔为"两句揭示了对现实无奈的态度,承认个体生命的暂时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诗人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即人生如浮云,不由己。
接着的"于此傥有得,夫复何所悲"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把握与珍惜,尽管生活充满苦痛,但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如果能有所收获,那么这些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续的"遂将郁抑怀,写作悽苦辞"则显示出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内心的郁闷和痛苦,是一种情感宣泄与自我慰藉。
接下来的"如彼深闺妇,暗起鸳鸯思"借用了古代寡妇孤独守望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心境,那种深闺中难以言表的情感波动,如同鸳鸯鸟一样,虽然孤独,却也美丽而引人遐想。
最后两句"苍苍亦有耳,此情知不知"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诗人通过"苍苍"一词来描绘自然万物,也许在这无言的宇宙面前,人的悲欢离合都不算什么。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会,同时也是对个人情感的超脱和释然。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宿命色彩与超脱的情怀,透露着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吾身如浮云,缥缈归无家。
又如孤飞雁,不鸣跧蓼花。
路傍多青草,无语阅岁华。
野外亦有兰,抱香委泥沙。
夫岂造物者,故欲孤此邪。
长天滑如纸,皓月寒如水。
今人成古人,人生复能几。
顾此清凉夜,此情不自已。
聊以写怀抱,黯黯泣神鬼。
所泣复何言,已矣复已矣。
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
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
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
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
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
孤月明秋空,清影跨洞门。
彼美婵娟姿,的是姮娥魂。
凄然到书帙,茕然入酒樽。
不归广寒家,夜游天子园。
无人知此怀,惊烟笼啼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