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武陵道友

阮肇迷仙处,禅门接紫霞。

不知寻鹤路,几里入桃花。

晚树阴摇藓,春潭影弄砂。

何当见招我,乞与片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阮肇在仙境中迷醉的地方,佛寺之门连接着紫色的云霞。
无人知晓探寻仙鹤的道路,走了多久才深入那桃花林中。
傍晚时树木的阴影摇动着青苔,春天的潭水倒影玩弄着沙粒。
何时能被召唤我前去那里,请求赐予我一段世外桃源的生活。

注释

阮肇: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曾入天台山遇仙。
迷仙处:指传说中令人沉醉的仙境。
禅门:佛教寺院的门,这里代指修行之地。
紫霞:紫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仙境的景象。
寻鹤路:寻找仙鹤的路径,比喻通往仙境的道路。
几里:多少里程,表示距离的不确定性。
桃花:此处指代桃源,出自《桃花源记》,象征避世的乐土。
晚树:傍晚时分的树木。
阴摇藓:树荫下摇动的青苔,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
春潭:春天的水潭。
影弄砂:水中的倒影似乎在戏弄着水边的砂石,形容水面的动态美。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见招我:召唤我,邀请我。
乞与:请求给予。
片生涯:一段生活,指向往的宁静或修行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开篇“阮肇迷仙处,禅门接紫霞”两句,通过对仙境和佛教禅修场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这里的“阮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也是道教修炼之地,而“紫霞”则象征着高洁、神秘的境界。

接着,“不知寻鹤路,几里入桃花”两句,则通过对无人知晓的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寻鹤路”暗指隐逸之路,而“几里入桃花”则是对进入桃源般仙境的生动描述。

在后两句,“晚树阴摇藓,春潭影弄砂”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这里的“晚树阴摇藓”描绘了树下阴凉的氛围,而“春潭影弄砂”则是对静谧水边景象的细腻刻画。

最后,“何当见招我,乞与片生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导师或知音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指引,摆脱尘世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自在超脱。这里的“何当见招我”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救赎者或知己的期盼,而“乞与片生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获得一丝灵光启迪、摆脱世间羁绊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精神世界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诗意境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武陵微上人

善卷台边寺,松筠绕祖堂。

秋声度风雨,晓色遍沧浪。

白石同谁坐,清吟过我狂。

近闻为古律,雅道更重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诗友

天地有万物,尽应输苦心。

他人虽欲解,此道奈何深。

返朴遗时态,关门度岁阴。

相思去秋夕,共对冷灯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贯休

子美曾吟处,吾师复去吟。

是何多胜地,销得二公心。

锦水流春阔,峨嵋叠雪深。

时逢蜀僧说,或道近游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郑谷郎中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

身离道士衣裳少,笔荅禅师句偈多。

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

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