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牛斗正齐群木末,鸟行横截众山腰。
路盘砌下兼穿竹,井在岩头亦统潮。
海岸四更看日出,石房三月任花烧。
未能割得繁华去,难向此中甘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居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牛斗正齐群木末,鸟行横截众山腰。” 这两句以牛斗星象和鸟儿的飞翔为切入点,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牛斗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其位置在天空中呈现出犁牛形状;而群木末则是山林的边缘之处。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些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路盘砌下兼穿竹,井在岩头亦统潮。”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这是一个被山环绕的小村庄或者庙宇,道路蜿蜒曲折,有如自然界中的一条生命线。而“兼穿竹”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而又清新的感觉。井在岩头,意味着水源丰富,而“亦统潮”则可能是指井水与天然的水系相连,展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和谐状态。
“海岸四更看日出,石房三月任花烧。”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情趣。诗人在海岸上守候着日出的奇景,而在石房中则是享受着春天花开的美好。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宁静。
“未能割得繁华去,难向此中甘寂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矛盾。虽然他渴望摆脱世俗的纷扰,但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种简单而纯净生活方式的向往和依赖。这是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心路历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内心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渴望。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行处避松兼碍石,即须门径落斜开。
爱邀旧友看渔钓,贪听新禽驻酒杯。
树影不随明月去,溪声常送落花来。
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
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
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积翠千层一径开,遥盘山腹到琼台。
藕花飘落前岩去,桂子流从别洞来。
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
纵云孤鹤无留滞,定恐烟萝不放回。
池亭才有二三亩,风景胜于千万家。
瑟瑟林排全巷竹,猩猩血染半园花。
并床欹枕逢春尽,援笔持杯到日斜。
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