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三)

虚堂倚修竹,冷冷自苍翠。

东轩亦不恶,小山发丛桂。

残蝉犹啾啁,新雁已嘹唳。

抚几怜岁华,何用苦文字。

颜子曲肱眠,陶令日日醉。

鄙哉乘时者,急急死名利。

百年归山丘,等无身口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虚堂倚修竹,冷冷自苍翠”以清幽的环境起笔,竹林在空旷的厅堂旁显得格外宁静,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音,一片苍翠之色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东轩亦不恶,小山发丛桂”转而描述另一处景致,东轩虽非极佳,但小山上的丛桂却散发出阵阵香气,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残蝉犹啾啁,新雁已嘹唳”两句,诗人捕捉到秋天特有的景象——蝉鸣渐稀,新雁南飞,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着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抚几怜岁华,何用苦文字”则流露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文字创作的反思。抚弄桌案,感叹年华易逝,为何要执着于文字的雕琢,似乎在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颜子曲肱眠,陶令日日醉”引用了颜回和陶渊明的典故,前者以简朴的生活态度著称,后者则以饮酒自适为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

最后,“鄙哉乘时者,急急死名利”批评了那些追逐名利、急功近利的人,认为他们的人生价值渺小,不如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百年归山丘,等无身口累”则是对人生最终归宿的思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其四)

我爱渊明诗,超出俗调度。

执卷良自羞,在手不忍去。

有时成诵之,行歌倚松树。

好风从西来,潇然尚何虑。

三叹或已暮,不知衣上露。

俗物忽败人,苍茫认归路。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五)

秋月从天来,照人光清寒。

起舞或四顾,夜色明飞栏。

举杯与之笑,不知颓玉山。

醉倒复自起,挥手扪天关。

衡门终局促,空戴头上冠。

焉得万里沙,校猎驰雕鞍。

形式: 古风

秋怀(其六)

读书求甚解,汲汲何时已。

纷然四海间,臭味少相似。

人谁识致知,人谁务穷理。

不专尚空言,但祇事苛礼。

曾莫如老庄,犹解究生死。

斯文今沦亡,吁嗟乎馀子。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七)

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

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