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高唐州询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

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

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年轻时就互相了解很深,到了中年相见却不多见。
一生都忙于王室事务,各自鬓发已渐斑白。
优秀的官员初次任职就像镇守山岳,美好的声誉立即惠及百姓。
回到京城殿堂之下,全神贯注倾听和谐的声音。

注释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
相知:相互了解。
中年:指三十岁以上。
王事:指朝廷或皇家事务。
客鬓:旅居他乡者的鬓发,象征岁月流逝。
蹉跎:光阴虚度,岁月不居。
良守:贤能的官员。
岳:比喻重要的职位或地区。
嘉声:美好的声誉。
河:比喻百姓。
汉阙:汉代宫殿的代称,此处指朝廷。
中和:和谐的声音,也指国家政事的平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地任职,与旧友久别重逢的场景。其中蕴含着对人生易逝、友情珍贵以及官宦生活的感慨。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 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时期友谊的怀念与中年后难得重聚的无奈。"弱冠"指二十岁左右,这里代指青年时期;"相知"即彼此了解和认识。

"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官员,对于国事的投入以及对远方家乡、亲朋好友的挂念。"生涯"指生命;"王事"即朝廷之事,代指官职工作;"客鬓"形容旅途中的烦恼和头发花白,象征着岁月流逝。

"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 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见欢喜,共赏自然美景的情境。"良守"指善良的守望者;"初分岳"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事件的开端,这里的"岳"通常指山峰;"嘉声"指美好的声音;"即润河"形容美好声音如同清澈的溪流,润泽心灵。

"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表达了诗人在返回途中,从汉阙(古代长安城的一部分)下来时,全神贯注地聆听友人的声音,寻求内心的平和。"汉阙"这里特指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方;"倾耳"形容全神贯注地倾听;"中和"指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生命流逝以及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54)

沈佺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 字:云卿
  • 籍贯: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
  • 生卒年:约656 — 约715

相关古诗词

咸阳览古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春闺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

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

岁华空自掷,忧思不胜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

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

来成鸿雁聚,去作凤皇飞。

细草乘轻传,惊花惨别衣。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