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石歌

圣贤现作凡夫身,獦獠岂是寻常人。

本来面目不增减,皮肉骨髓非所论。

有时量等须弥卢,有时摄入邻虚尘。

力绵体弱志不小,耸肩竖脊能负薪。

朝朝荷担入城去,道旁侧耳闻经句。

应无所住生其心,分明识得黄梅路。

槽厂无人独任春,碓嘴花开知落处。

夜半三更衣锦回,西天衣钵今南来。

米熟犹存坠腰石,相将携手出黄梅。

当时凿破混沌窍,麻绳紧系顽垒堆。

贼人赶趁猎人养,万苦千辛不肯放。

留在南华老方丈,要与儿孙为榜样。

儿孙得此多倚仗,安坐端居需供养。

前人已化空遗踪,后厨有米无人舂。

我来问讯一稽首,摩挲拂拭尘埃蒙。

絜之一肘侧五指,长短广狭依稀同。

外边方直刓圭角,中间内附如张弓。

我腰量与祖腰似,石重石轻何彼此。

试将故物横在腰,想到黄梅更舂米。

于今舂米岂无人,为法忘躯能有几。

精粗生熟不自知,妄想壁閒书半偈。

堂上人随堂下痴,野干唤作金毛狮。

冬瓜印子大如粟,面门印破矜希奇。

真龙活象匿山泽,蝇屯蚁附相师资。

二时粥饭虚信施,不辨精凿还糠秕。

石兮石兮,吾将与汝觅方便,还山有路无人见。

置身物外任点头,一笑相逢须自荐。

荐不荐,炼石补天天也穿,砥柱中流流不变。

何如侧作枕头眠,庑下佣舂非所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腰石歌》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哲理与禅意。

诗中首先描述了圣贤与普通人的对比,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在本质超越了外在身份的限制。接着,通过“量等须弥卢”与“摄入邻虚尘”的比喻,展现了修行者在不同境遇下的精神状态,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力绵体弱志不小,耸肩竖脊能负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即使身体疲惫,内心仍充满力量,能够承担生活的重担。他们每日“荷担入城去”,在繁忙的生活中也不忘诵读佛经,体现了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与实践。

“应无所住生其心,分明识得黄梅路”点出了修行的关键在于“无住”,即不被外在事物所束缚,而是在心中保持清明,如同识得黄梅(禅宗五祖弘忍)的修行路径。这一段表达了对禅宗正统传承的重视与追求。

“槽厂无人独任春,碓嘴花开知落处”则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修行过程中的孤独与自我觉醒,暗示了修行者在寂静中发现内在真理的过程。

“夜半三更衣锦回,西天衣钵今南来”描绘了修行者在夜晚静思,仿佛穿越时空,接收到来自远方的智慧启示,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与传承。

“米熟犹存坠腰石,相将携手出黄梅”表明修行者虽历经磨难,但最终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获得解脱。这一段也暗含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的修行实践与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禅宗精神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与感悟。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吟祉偕严周二子过大通赋赠

可惜荔枝红易落,佳客不来山鸟啄。

红稀绿暗掩荆扉,茶熟香清思旧约。

何人江上驻扁舟,惊起沙边閒白鸥。

林间犬吠知有客,短墙倚望凝双眸。

闻声识客客不俗,行吟直到树边屋。

谛观乃是意中人,昨日面生今面熟。

白莲社长刘驎之,严陵周党遥相期。

馀閒更坐三生石,长日惟消百八棋。

棋罢花间陈玉馔,清斋留与山僧饭。

客来已过午钟鸣,非时未敢行方便。

高人饱食自主宾,野老傍观各任真。

谈谐坐到日西夕,有约重来莫厌频。

竹边笋,花下藕,寻常茶饭吾家有。

荔枝落尽龙眼生,嘉果还堪嘉客口。

乘兴来时及早来,莫待午堂钟板后。

临行一句更叮咛,瓶汲山泉休载酒。

形式: 古风

寿双桂天公

震旦秪林秋近晚,双桂花开方烂熳。

阎浮变作荆棘丛,双桂清阴遍洞中。

洞中主人谁氏子,今古蟠根千岁李。

渊源家学五千言,十八破家无一字。

无端闯入杂华林,破颜微笑逢知音。

三登九上浑閒事,一见愚关便息心。

汾阳不肯保福莫,赵州八十犹行脚。

吾师出处迈前贤,流水行云无住着。

廿年寄迹古虞园,十字街头深闭门。

菩提树下恣游戏,自称獦獠真儿孙。

祖父閒田半稂莠,忍俊旁观甘袖手。

金徽玉局伴奚囊,扫荡声闻旧窠臼。

借问春秋今几何,百岁光阴强半过。

一吸西江乾到底,岂知东海有风波。

风静波恬孤月现,大通烟雨遥相见。

我住鹅潭师住城,一口金针三尺线。

鸳鸯绣出自天然,举似时人多不荐。

请师绣作优昙花,清光一道凌紫霞。

请师绣作无影树,觌面金风全体露。

请师绣作五色云,光华复旦咸氤氲。

请师绣作白伞盖,遍覆大千无内外。

我亦当时学绣人,粗缯大布不知贫。

自笑年年压金线,袖携刀尺向东邻。

何似天孙得天巧,七襄云锦人间少。

天衣裁就奉天亲,顶髻花冠长不老。

天师翁,天师翁,心灵手敏诚化工。

更凭绣作日面佛,千古万古扬宗风。

形式: 古风

白沙先生梦长髯道士手挈一囊贮罗浮山遗之纪之以诗黄子汉人奇其事继以长歌予见而复奇之赋此以广其志

道学先生生妄想,默与飞云互来往。

识神打破无极圈,钻入枕头呈伎俩。

长髯道士白沙翁,一主一宾非有两。

函盖乾坤括作囊,大地名山失高广。

四百馀峰掌握间,袖中出入供幽赏。

入囊见山出见囊,握手作拳拳作掌。

卷舒由我更由谁,授受分明如影响。

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无象。

日轮飞出海门东,天鸡啼破妄中妄。

何如芥子纳须弥,留与虚空为榜样。

形式: 古风

挽邓母吴太君

昔有高人吴仲书,笔花幻出真芙蕖。

兴来赠我一大轴,画工如山逊不如。

我时握手发大笑,多君厚意非区区。

山僧本是种莲者,识得莲花真与假。

真花非色亦非空,不用丹青更图画。

西方圣人老画师,万法惟心心不知。

虚空作纸须弥笔,香水之海为墨池。

写作莲花花九品,五色五光空五蕴。

有人直下便承当,垂手提携亲接引。

先生领话无几何,翻身跳出莲花涡。

一花一叶独留赠,连枝同气仙陀婆。

仙婆去后谁堪似,阿姥逢僧发欢喜。

古佛巍巍金色身,留与宝光受瞻礼。

大兴佛事非偶然,檀那不取功德天。

金银台上七宝地,一超直到燃灯前。

燃灯含笑受记莂,清净流璃贮明月。

刹那现作居士身,珍重重来为君说。

君家有凤栖梧桐,九苞养就翔高风。

阶前手植三珠树,众雏鸣和何嗈嗈。

归时踏著来时路,佛光佛寿长如故。

白莲池上笑相逢,万德庄严金色聚。

殷勤寄语女丈夫,曾见而兄领话无。

文殊不出女子定,待我罔明来更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