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射侯

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

虎竹忝明命,熊侯始张皇。

宾登时事毕,诸将备戎装。

星飞的屡破,鼓噪武更扬。

曾习邹鲁学,亦陪鸳鹭翔。

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男儿生来就应有大志,志向在四海八方。
有幸承受皇上的明命,像熊侯那样开始威武显扬。
宾客们商议国事已完毕,将领们纷纷披上战袍准备战斗。
箭如流星般连连击破敌阵,战鼓声中士气更加昂扬。
曾经研习儒家的学问,也曾与高官显贵同列飞翔。
一旦决心弃文从武,世间的艰难激发内心的热肠。

注释

男子本悬弧:古代习俗,男孩出生时挂弓于门,象征将来能成为保卫国家的勇士。
四方:指四面八方,象征广阔的地方。
虎竹:古代出征时,天子赐予虎符和竹使节,作为权力和使命的象征。
熊侯:这里用熊来比喻威猛的将领。
张皇:威武显扬的样子。
宾登时事毕:宾客们讨论国事已经结束,可能指的是朝廷会议。
戎装:军事装备,指战士的服装。
星飞的:形容箭矢如流星般快速。
鼓噪: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表示战斗气氛。
武更扬:武力更加振奋,士气高涨。
邹鲁学: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邹、鲁两地的儒家学说。
鸳鹭翔:鸳鸯和鹭鸟并飞,常用来比喻朝中官员。
投笔: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意为放弃文职,投身军旅。
世难:世间的困难和动荡。
激中肠:激起内心的激愤或热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子胸怀大志,渴望四处征战的豪情。"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和志向。接下来的"虎竹忝明命,熊侯始张皇"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引用,用来衬托主角色的英勇与抱负。

第三句"宾登时事毕,诸将备戎装"展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紧迫氛围和战前准备的情景。紧接着的"星飞的屡破,鼓噪武更扬"则描绘了一场激烈战斗的场面,通过"星飞"和"鼓噪"的动态词汇,传达了战争的猛烈和声势浩大。

诗人随后转向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感世界,"曾习邹鲁学,亦陪鸳鹭翔"表明这个有抱负的人也懂得礼仪之学(指孔子之学),并且能与文人雅士为伍,体现了他既有武略又有人文素养。

最后两句"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而这种愿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且不易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既有武功又有文采、胸怀壮志却又难以施展的复杂人物形象。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

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

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

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形式: 古风

学仙二首(其一)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

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学仙二首(其二)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形式: 古风

宝观主白鸲鹆歌

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

鸲之鹆之,众皆蓬蒿下,尔自三山来。

三山处子下人间,绰约不妆冰雪颜。

仙鸟随飞来掌上,来掌上,时拂拭。

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

有时一去凌苍苍,朝游汗漫暮玉堂。

巫峡雨中飞暂湿,杏花林里过来香。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

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形式: 古风